上海解封后不见“报复性消费” 拖累经济复苏步伐
特稿
受防疫封控影响,今年4月,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去年同期下滑48%,受冲击最严重的住宿餐饮业大跌69%。这拖累4月全国社零消费下滑11%。昨天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中国社零消费同比减少6.7%,持续低迷。
一年一度的电商平台“618”促销活动如期而至,但上海白领小李(28岁,房地产公司职员)今年却提不起劲儿购物。
小李告诉《联合早报》,往年“618”期间,她的开销都在5000元(人民币,下同,1030新元)以上,但今年只花了2000多元,买的也主要是洗发水、抽纸这类生活必需品,不像过去以服饰和化妆品居多。
小李说:“上海虽然解封了,但还不能聚餐,也不能外出旅游,自然没什么动力买化妆品和衣服。加上今年经济不好,有些公司已经开始裁员,宁可多存点钱,以备不时之需。”
上海本月1日解封后,冷清了两个月的街道重现人潮,购物商场门前也排起等待入场的长龙。但半个月过去,“报复性消费”现象不如预期强劲。这不仅拖累这个经济重镇的复苏步伐,也令中国整体经济面对更大压力。 受防疫封控影响,今年4月,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去年同期下滑48%,受冲击最严重的住宿餐饮业大跌69%。这拖累4月全国社零消费下滑11%。昨天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中国社零消费同比减少6.7%,持续低迷。 不过,餐饮和服饰、休闲服务等可选消费,往往也是反弹最快的领域。浙商证券分析师马莉本月撰文指出,2020年3月时,中国商品零售额下滑13%,于同年6月增速转正;而同年3月的餐饮收入虽然跌幅高达46%,但下降幅度迅速收窄,在6月时跌幅已缩小到12%,复苏坡度更为陡峭。
然而,和两年前冠病疫情暴发初期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超强传播力令“清零”难度加大。这导致上海解封无法一步到位,疫情反复之下,业者复工困难。 以餐饮为例,目前上海只允许市郊的金山、崇明和奉贤三个区部分餐饮企业试点恢复堂食,其余13个区只允许提供外卖。而牵连近500名顾客的“红玫瑰美容院”感染事件,则令刚迎来复苏的理发业者又陷入困境。
一名王姓理发师告诉本报,本月初刚复工时,他每天接待数十位客人,从早上10时一直忙到晚上10时。但“红玫瑰”事件发生后,客流大幅减少,大楼业主也收紧对理发店管控。他所在的连锁理发店,原本已有三家门店恢复营业,现在又减到只剩一家,“只希望新增病例不要继续增多,否则这家店也得关门”。
此外,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形势严峻,也削弱民众消费意愿。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本月指出,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促使居民转向预防性储蓄而非消费。光大证券分析师唐佳睿也观察到,目前居民消费意愿仍然较弱,有待官方出台刺激政策,进一步带动消费反弹。
上海官方上月底出台的《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将以大宗消费为抓手拉动消费。因此,相比餐饮服务行业,官方对汽车、家电等商品消费给予更多补贴。
根据方案内容,上海今年内新增4万个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并对置换纯电动车的消费者给予每辆车1万元财政补贴。此外,官方也对绿色智能家电等消费给予补贴,支持商场和电商平台以打折、补贴等方式开展家电以旧换新等促销活动。花旗银行研究团队上周预计,受生产改善和消费刺激政策推动,本月中国乘用车零售额环比将增长20%。 华侨银行大中华地区研究主管谢栋铭受访时指出,汽车是最容易受刺激的消费领域之一,对整体消费的拉动作用也更显著,因而会成为官方重点刺激的领域。当前油价居高不下,有助于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需求,拉动新能源汽车消费回升。
疫情反复市场保持观望
谢栋铭补充,疫情反复,上海消费很难像武汉解封后一样出现明显“V”型反弹。
在解封初期,政府、商家和消费者都有一定观望情绪,使得消费复苏之路一波三折。“如果疫情能逐渐稳定下来,市场形成新的预期后,才会有比较明显的消费回升。”
官方数据显示,封城两个半月的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解封后历时八个月恢复增长。封控一个月的南京,则用了四个月让整体消费由跌转升。而这两个城市在解封后,短期内均未像上海一样出现疫情反弹。
不过,疲弱需求也使得中国面对较低通货膨胀压力。在多数主要经济体饱受高通胀困扰之际,中国央行仍有空间加大经济刺激力度。
中国国家统计局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与4月份持平。相比之下,美国5月CPI同比飙升8.6%,为40年来新高。另一方面,中国5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4%,涨幅连续七个月回落。
鉴于通胀处于受抑水平,经济师预计央行下半年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拉动消费回升。
谢栋铭预计,随着消费逐渐回暖,中国下半年通胀压力将大于上半年,但仍不至于出现像美国等国家这样通胀率远高于经济增长的严重倒挂情况。
他强调,目前最关键的是不能再次封城,否则民间就会形成“只要有疫情就得封城”的惯性预期。“这个惯性预期会改变民众的消费和投资行为,让刺激消费变得更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