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泽远:鱼与熊掌能否兼得?
早点
蓟燕春秋
鱼和熊掌都是好东西,如果二者都能得到,任谁也不会拒绝。
鱼与熊掌的典故来自孟子的《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孟子不是不想要鱼,只是在二者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只好舍弃鱼而选更有价值的熊掌。现实中,人们常用这一典故感慨因能力有限而不得不有所取舍的无奈。
延伸到当下时局,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仍在为控住疫情苦战,经济民生都受到极大冲击。
不少人认为,疫情防控和经济增长犹如鱼与熊掌,难以兼得。如果要保住经济发展这个“熊掌”,就只能逐步舍弃疫情防控这条“鱼”。毕竟,与经济下滑、民生凋敝造成的后果相比,疫情可能带来的危害还是要小的多。
就连一向与高层保持一致的《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5月5日也发文说,北京的抗疫属于“背水一战”;如果北京这套严格的清零政策都收拾不了奥克密戎病毒,它还是进一步传播开来,那么北京人得接受这一严酷现实,国家也要接受。
胡锡进的看法得到很多人认同,甚至有人认为他是“奉命”出来放风,为官方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做舆论铺垫。
此前,中共政治局在4月29日召开会议,要求各地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5.5%的经济增长目标。不少舆论认为,中国将全力稳增长、稳就业,努力减少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市场信心再现,股市也因此大幅抬升。
就在胡锡进发文当日,中共政治局常委会举行会议,要求“坚决克服轻视、无所谓、自以为是等思想,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我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
这次会议等于宣布,那些把防控疫情和发展经济对立起来,认为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想法是错误的,官方不仅不认同这些“自以为是”的思想,还要坚决和这类言行作斗争。
近几天,中国各地各部门都在“学习贯彻”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要求各级干部深刻认识抗疫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扎实做好常态化防控和局部疫情处置工作,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投资大幅削减市场信心低迷
显然,在中国特色的“既要”、“也要”政治话语中,既然鱼和熊掌都是好东西,那就都争取得到。
但两者兼得又谈何容易?由于疫情影响,加上房地产泡沫破裂以及前段时间对平台经济等私营领域的监管整顿,导致投资大幅削减,市场信心低迷。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今年4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7.4%,比上月下降2.1个百分点。
这一关键宏观经济指标是继今年3月录得49.5%的数据后,连续第二个月位于50%的荣枯线之下,也是近一年以来的最低值。
同时,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给餐饮、酒店、交通等服务行业带来惨重损失,大量从业人员没有了收入来源,不仅生活压力剧增,还严重影响人们的精神状态。
有关疫情防控的争论也撕裂了社会,很多人认为就算一时控制住疫情,病毒也随时可能卷土重来,防控状态没完没了,前景渺茫。
2020年“武汉保卫战”成功后,中国坚持“动态清零”,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增长之间取得了较好的平衡,可谓“鱼与熊掌兼得”。眼下上海疫情破防,北京等地疫情严峻,多数人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满和担忧,仍愿意配合官方再次将疫情控制住。这是高层坚持“鱼与熊掌兼得”的基础。
但问题是,封城或半封城所付出的经济社会代价太大,不能长期持续。
不难预见,如果今年下半年中共二十大后,封城或半封城仍是北京、上海等重要城市的常态,高层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的目标将很难兑现,恐怕只能在“鱼与熊掌”之间作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