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欧盟商会调查: 六成在华欧企下调年收入预测
中国欧盟商会最新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给在华欧洲企业带来巨大不确定性,近六成企业因此下调全年收入预测,中国作为投资目的地的形象也受到冲击。
拥有超过1700家会员企业的中国欧盟商会,前天(5日)发布《中国冠病疫情防控政策和俄乌战争对欧洲在华企业的影响》调查报告。
报告指出,在中国严格的防疫政策下,58%受访企业下调了今年全年收入预测。其中,超过半数企业将收入预测下调了6%至15%,逾三成企业把收入预测下调16%以上。
23%企业正考虑将投资移出中国
与此同时,受到严格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封控措施冲击,77%受访企业认为,中国作为投资目的地的吸引力已下降;23%企业正考虑将当前或计划中的投资移出中国,与两个月前发布的《商业信心调查2022》相比,有这个想法的企业比率增加了一倍多。
中国正面临自2020年冠病疫情大流行后最严峻的一波疫情。在“动态清零”方针下,中国继续采取大规模封城、核酸检测等措施控制疫情,并对人员入境严加管控,以防止疫情输入。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上月在给中国国务院的信中以“旧工具箱”形容这些措施。
在这样的背景下,多达75%受访的在华欧洲企业称,运营受到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物流仓储压力、商务旅行和线下会议取消三方面。另有83%企业称,在长春、上海等工业中心下令工人居家隔离、工厂停工后,企业生产活动受到负面影响。
不过,仅11%受访企业称,中国的防疫政策直接导致其决定缩减在华业务;36%企业表示不会做变动,46%企业认为作此考虑为时尚早。
伍德克前天在记者会上说,这说明欧洲企业仍希望能顺利渡过当前风暴,继续在中国发展,但关键问题是“这种想法能持续多久”;若当前情况持续,这些企业很可能会另寻方案替代中国。
伍德克认为,中国当前以“打地鼠”方式应对突发情况,导致中国市场失去可预测性,而这些企业需要的是重新开放的时间框架。
他呼吁中国政府采取措施,重振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包括提高年长者和中高危人群的疫苗覆盖率、允许无症状或轻症感染者居家隔离、推广序贯免疫,早日投入使用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
前天发布的这份调查,共访问372家在华欧洲企业,评估中国防疫政策和俄乌战争对这些企业的业务造成的影响。调查于今年4月21日至27日进行。
相较于封控措施带来的冲击,俄乌战争对在华欧洲企业的影响则轻微得多。
32%受访企业认为,战争导致中国作为投资目的地的吸引力下降;仅7%企业称,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促使它们取消或中止对华投资。报告指出,俄乌战争带来最直观的影响体现在往返欧洲的物流中断、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