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从落泪居委书记看上海抗疫侧影
“这个事情我知道,我不能讲了,我再讲我要哭了。”
曾是中国防疫模范生的上海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急速攀升的疫情数据、不断调整的管控措施、各式各样的乱象民怨……个体在疫情下的鲜活经验似乎淹没在庞杂的数字与舆论中,直到一段小区居委书记与返岗护士的通话录音蹿红网络,才让不少人在喧嚣中听到个人的挣扎,以及挣扎中的坚毅。
上海虹口区嘉兴路街道香港丽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苗在电话中哭了,他的无奈除了反映上海抗疫中所遇到的困境,更凸显了前线人员在各种限制下做出艰难抉择的勇气与担当,以及在崩溃边缘折射出的人性光辉。
艰难的抉择
综合央视新闻、人民网等报道,本周一(4日)上午,上海启动最大规模的核酸检测,覆盖全市2500多万人。正在协助社区医护人员做核酸采样工作的刘苗接到一名小区居民来电。对方是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护士,因收到医院征召要求返岗工作。但由于所居大楼属封控状态,原则上不可出户,因此找刘苗协助。
刘苗与护士4分26秒的通话记录后来在网上热传。电话的一端,刘苗虽然语速仓促,但谨慎细致地询问了护士想返岗的相关情况。得知没人能为她承担在封控下出户的责任时,刘苗心里已扛起这份责任,剩下的话似乎只是在说服自己:
“你这个事情我知道,我不能讲了,我再讲我要哭了。我希望你回去返岗,知道吧……但是我不敢做主,你现在只要能承诺,确确实实是返岗,那我就放你出去,写个承诺书。”刘苗在电话中哽咽着,嘴上虽说“不敢做主”,但能听出来他已做了决定。
护士或受到刘苗影响,也开始抽泣,为了减少刘苗的顾虑,护士哽咽道:“如果返岗我就住在医院了。”刘苗后来说,他可以让护士回来,“你如果要回来洗澡,我还是可以允许你回来……你住医院你家里怎么照顾啊?我想让你出去之后再给家里带点东西回来,不然的话都没有机会买东西……”
刘苗哭着说,自己处在崩溃的边缘,整个四五千人的小区只派来了三个医生,人手非常短缺。但他毅然做出决定,让护士做了核酸后返岗:“我不管了,你既然是医务工作者,为了上前线你就去……那边更缺人。”
许多网民听完这段录音纷纷赞扬刘苗,“这是一位有温度的好书记”。
两难的处境
央视新闻、新华社等媒体4月6日找到了落泪书记刘苗。他解释,打电话的护士所住的楼是封控状态,且曾出现感染者,“说实话她是护士,医院这时候叫她回去,我们一定是支持的。但我需要对我们居民区负责,所以我要确定一下。”
他还说,自己亲自送护士出行,因为小区在封控的时候,理论上是足不出户,“没有我去接,讲实话,她是出不来的。”
刘苗还说,小区有30多个这样的情况,都写了承诺书、登记了资料。“到目前为止从我手上放出去的人,没有一个是放错的,他们回来后都向我们报备了。不管是谁,他出去是确确实实有需要的,或者说疾病重病,包括我们有个孕妇,小区封控第一天就有早产征兆,我们了解后及时放行了,当天孩子就生下来了,现在已经回来。”
刘苗解释,把护士放出去,自己肯定要担责,“我得知她接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征召,第一反应就是必须让她返岗上前线,我不仅要对居民负责,更要考虑抗疫的大局。”至于在电话上哭泣,刘苗说自己泪点比较低,在抗疫期间已多次落泪。但他说:“虽然我泪点低,但我转变也很快”,与护士通话后,刘苗迅速收拾心情返回工作。
从退役军人到居委书记
刘苗曾是一名军人。1995年入伍,在部队16年,2012年转业。2019年10月,他来到社区,从书记助理做起,自2021年夏天开始当了居委书记。
刘苗说,所属小区3月28日就因为有感染者封控了。“我们小区有1383户,人数基本稳定在3650人,居委会人手不多,都住在了居委会,我们在这里,老百姓就觉得有感觉了,一点不慌了。”
对于上海居民与一线人员近期发生的一些冲突,刘苗说,日常矛盾平时也会发生,只是在这个时间点上,大家就会很容易被触动。他坦言,自己2019年接触居民区工作,非常理解这些冲突。但自己并不回避,“我的信条是,假如我当了保洁员,我就不能讨厌有垃圾;假如我进了厨房,我就不能怕热,群众不找你找谁呢?”
《解放日报》4月6日刊发了一篇评论文章,虽然没有点名刘苗,但也道出了“刘苗们”的不易。文章写道,这段时间,在上海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广大基层干部和一线工作者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们承担着繁重的防疫任务,更要努力化解群众的焦虑甚至怨气。他们直面着一线的矛盾和问题,被当过“出气筒”“解压阀”,感受过身心俱疲。
文章呼吁:“对于基层一线的工作,市委领导多次给予高度肯定,并部署了对基层的力量支援工作。对基层一线的同志,我们要由衷致敬,更要切实尊重、切实呵护,不能辜负他们的艰辛付出,更不能让他们流汗又流泪。”
感人故事比比皆是
在这起感人故事中,也不能忽视返岗护士。她收到医院征召通知后,并未躲闪职责,以居住在封控大楼为由呆在家中,而是挺身而出,奔往感染风险更大的医院。
刘苗与护士的对话经各路媒体报道而广为人知,但不难想象,上海还有很多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一线人员,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感人故事。
譬如,4月4日上海全市核酸采样之后,一段拍摄于当天傍晚上海某小区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视频中,两栋大楼上灯光闪烁,楼里的居民们齐声高喊“谢谢南京(来驰援的人员)!”
喊声中,不仅有老人苍老的声音,也有孩子稚嫩的童音,令人动容。
网上还流传一段视频,一名医生在上海某个方舱医院不知何故倒下,三个在场的病患抬着医生一路小跑去急诊。
在中国动态清零的抗疫政策下,上海医疗体系收治的冠病病患人数猛增,其中包括大量轻症和无症状患者,结果就出现医护人员忙碌劳累得几乎要崩溃、轻症和无症状患者却悠然坐在医院床上滑手机打发时间的场景。
针对上述视频,有网民称,“阴性医生”倒下了,“阳性病人”们却健步如飞、身手矫健地抬着医生去急救,这也是沪上抗疫前线的一幕奇景。目前,尚不知这名医生的情况。
微博用户“Candy~微”4月6日发微博称,一批支援上海方舱医院的军医,据说是实习生,来的第二天已经陆陆续续晕倒六人了,“现在是阳性的在救阴性的,天天(救)他们都来不及了”。
前线医护人员苦是苦,在危难中也有风趣可爱的片段。今天在微博流传一段视频,上海某小区一名“大白”(医护人员)花式喊话做核酸:“下来做核酸,志愿者没有肖战王一博蔡徐坤彭于晏(均为中国男星),医生上海的,带好口罩,不用化妆,团队五人,平均年龄52岁,都不考虑离婚。”
“大白”诙谐的语调仿佛在说唱,朗朗上口,让人忍不住会心一笑,也给枯燥无趣的核酸检测增添了一点乐趣。
毋庸讳言,此次上海疫情确实暴露出了一些短板与不足。但落泪书记的做法,也反映了“一刀切”的宏观措施下,仍有合理调整、变通、根据个别情况通融的余地。
在冰冷的政策与数据的表层下,依然有不少暖心故事。一线人员与老百姓的努力与挣扎,集体构成了上海抗疫的侧影。
上海何时走出疫情阴霾,没有人知道;防疫措施的对错得失,历史自有定夺,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下仍在上海抗疫,或纯粹为生活而坚持的人,值得我们的尊重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