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下午察:“儿童单独隔离"背后的抗疫隐忧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2-04-07 07:17

上海从上周开始引发民怨的“儿童单独隔离”问题,随着本周方舱“亲子”收治模式的开启以及上海卫健委今天宣布“监护人可自愿申请陪护”,总算告一段落。

“金山婴儿隔离点”的谣言与真相

上周五晚网传多个视频和照片显示,多名婴幼儿在无人看护的情况下,挤在一张张凌乱不堪的病床上啼哭,有的婴儿横躺在床上,床单还蒙住半张脸,有的婴儿挤在床的角落,而床角放着医院的消毒容器,场面让人揪心。有网民爆料,这些幼儿得不到及时照顾,“屁股都烂了”、“发高烧”、“衣服上还沾着屎”。网民并指这些照片是位于上海金山区的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婴幼儿隔离点。

网传照片显示,上海多名婴幼儿在无人看护的情况下,挤在一张张凌乱不堪的病床上哭喊。(互联网)
照片显示有婴儿横躺在床尾,被床单蒙住半张脸;有婴儿的旁边放着医院的消毒容器。(互联网)

隔天,《中国慈善家》在报道中引述一名冠病患儿家长称,在一家三口均为阳性的情况下,她两岁半的女儿却被单独带去隔离,地点正是网民所指的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家长对此感到焦虑和不解,并透露在隔离点“一个护士要照看约10个孩子”,而在和女儿分开的过去三天里,每一次问询情况都只能得到“还好”两个字的回复。

这位之前在网上多次发出求助贴的妈妈在报道中委婉指出:女儿既然没有任何症状,就不能挤占上海的医疗资源,应该回到家长身边,也能得到好的照顾。

上海金山区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当天在回复“上海辟谣”平台时说,流传的照片、视频是医院儿科病房在内部腾挪过程中的一些场景,并非“隔离点”。但到底有没有婴儿隔离点,隔离点的情况又是怎样,医院却没再多说。

医院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询问时对这个问题则含糊其辞的说:“我只能告诉你,我们这边也有(婴幼儿隔离),有问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做咨询。”

院方的回应显然无法让网民满意,网民要求得到隔离点的真实情况,并进一步质疑,无论照片是不是金山隔离点,把幼童和家长分开隔离本来就极不合理。

家长被逼花式“变阳”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周一(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就“儿童单独隔离”的话题回应媒体说,根据《传染病防治法》、防控工作要求等,感染者应当与非感染者隔离。按照分类收治的原则,如果儿童家长同样是阳性感染者,可以同住在儿童区域陪护照顾,一起接受观察治疗。

对于儿童感染者,如果家人不符合陪同条件,且患儿小于七岁,将在公卫中心接受治疗;其他大龄儿童和青少年,以及家长符合陪同条件的低龄儿童感染者,将主要在集中收治点隔离治疗。

换句话说,如果家中儿童感染,没有染疫的家长要想陪护照顾,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自己主动感染。

当天互联网上开始涌现“如何确保和孩子一同核酸阳性”的花式求助贴。有网民求助说:“孩子阳了,自己已经在家里三天不戴口罩了,怎样能实现陪孩子隔离的愿望?”

还有网民献计:孩子每天早上刷牙后往盘子里吐两口唾沫,然后父母各舔一下,并称“自己身上掉下的肉,不嫌。”

一条获得高赞的相关评论或许代表了大多数父母的心声:“我也是做爸爸的人,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一定要时刻和我的孩子待在一起,谁拦我,我就和谁拼命!”

阴性家长终于也可陪同隔离

在宣布“阳性可陪同”一天后,上海官方开始松口。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相关负责人昨天说,从目前收治的患儿情况来看,八成以上其家长也是阳性(属于家族聚集性感染),这样就会采取“同收同治”; 而针对很小一部分核酸阴性的家长,又不愿意和孩子分离,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考虑在家长充分知晓风险的前提下也会有相应安排。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右二)今天(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对于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若染疫可由监护人自愿申请陪护。(互联网)

什么样的安排呢?吴乾渝今天宣布:一是在收治上加强专科医疗团队配备,使他们得到规范的观察和治疗。

二是对于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由监护人自愿申请,在充分了解可能的健康风险并签署告知承诺书后,可以陪护。三是符合陪护条件的家长应在工作人员指导下,严格遵守各项管理制度。

简单的说,即使家长阴性,也可以被允许陪护感染儿童。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也相应开启了“亲子”收治模式。据了解,这家目前上海最大的方舱医院近千张床位可以满足近500个家庭的隔离收治。

备受关注的“儿童隔离”问题

必须承认,中国过去两年坚持的清零策略就注定了儿童会有被要求单独隔离的风险。从疫情防控方式来说,“应检尽检,应隔尽隔”,自然每个感染者都可能被纳入隔离范围并接受统一安排。

但儿童尤其是幼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正常情况下本就需要监护人悉心照看,而在患病的时候却要被强行和家长分离,确实有违情理,也可能和保护生命的抗疫目的背道而驰。

许多家长和医生指出,在儿童单独隔离又疏于照顾的过程中,他们之间可能发生踩踏、打闹、跌倒,甚至从床上摔下去,这比感染冠病危险多了。

除了身体可能造成的伤害,心理健康也不能忽视。有专家分析,这种分离不仅会威胁到孩子们关键的依恋关系,更会增加对儿童身心健康产生一系列长期负面影响的风险。有心理学专家甚至认为,如果是七岁以下的幼童被单独隔离,将可能对儿童身心健康(尤其是大脑发育)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因此,儿童相关的防疫措施往往最引人关注,不仅让有小孩的当地家长神经紧绷,也引起身处当地的外交人士的不安。

根据路透社报道,30余个西方国家的外交官为儿童隔离的问题向中国相关部门表达关切。其中英国驻中国大使馆上月31日致信中国外交部,要求中国保证此事不会发生在驻华外交人员身上。

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也在同天致函上海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呼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将父母和孩子分开。

这并不是外籍人士在儿童隔离的问题上首次与中国交锋。

香港去年3月疫情反弹时,当局针对一家颇受香港外籍金融人士欢迎的健身房暴发的疫情,安排了包括儿童在内的大约750人进入隔离中心。当时就有外派驻港高管说,“一想到自己的孩子要去隔离中心,就感到不舒服”,并在社交媒体上表达愤怒,在网上请愿要求港府改变有关政策。

今年奥密克戎引发香港第五波疫情,有不少年幼病患需送院。英国《卫报》上周二(29日)报道,在过去五到六周,多达2000名10岁以下的儿童在入院后与父母分离,引起了家长和社会活动人士的愤怒。报道引述香港健康慈善机构Mind Hong Kong执行主席说:“这是不可接受的”,并指出这在任何层面上都是虐待儿童的行为。

在疫情得到缓解后,香港近日对儿童隔离的政策终于有了“180度大转弯”:允许染疫儿童的家长入院陪护,无论家长是否感染。

实际上,中国大陆此前也遇到儿童感染被隔离的情况。

福建莆田去年9月的疫情,就有一批最小年龄为四岁的儿童独自穿着隔离服的照片流出。当时报道称赞他们“坚强”、“正能量”,鲜有人对此提出质疑。

福建莆田去年9月疫情中,儿童身着隔离服推着行李箱的照片流出。据了解,这些儿童中最小年龄仅为四岁。(互联网)

但莆田当时的政策已算相对人性化:家长和孩子如均是阳性病例,医院会尽量安排在同一间病房。对于疫情密切接触者中14岁以下的儿童在做好个人防护和保持人际距离的情况下,安排与一名家人同居住一室。

同样的,北京大兴去年1月发生疫情时,官方允许孕产妇、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可由一名家属或护工陪同隔离观察。

当然,彼时的疫情和对儿童的影响,与上海今日的感染规模和复杂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第一财经上月27日引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一位专家说:“根据今天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六岁以下儿童占确诊病例的6.4%,如果按人口比例算并不高,但跟过去两年新冠感染的情况相比,儿童感染的这个比例高了很多。”而儿童还是相对较晚一批接种冠病疫苗的人群。

抗疫隐忧:冠病的次生灾害
 
截至目前,上海官方数据显示,尚未有冠病确诊者在本轮疫情中死亡。放到整个中国大陆来看,在本轮疫情中,至今仅吉林省有两例死亡病例。这也是中国大陆时隔一年多后首次出现的死亡病例。

然而,“一刀切”的防疫措施导致其他病患无法得到有效医治而死亡的“次生灾害”却频频发生:因核酸证明问题院外等待两小时而流产的八个月孕妇、突发哮喘却因防控停诊未能及时救治的上海东方医院护士、120拒绝提供除颤仪的哮喘患者......

更加不用谈那些寒冬腊月被困在毛坯房的工人、无法按时透析四处救助的病人,以及舆论近期所热议的被迫与父母分离的幼童。

截至目前,上海官方数据显示,尚未有冠病确诊者在本轮疫情中死亡,但“次生灾害”却频频发生,成为抗疫的一大隐忧。(法新社)

这不禁让人想起,西安独立媒体人江雪在今年1月封城时写的《长安十日》中所说: 病毒没有带走生命,但别的,却真有可能。

武汉刚刚暴发疫情时,一位父亲因密切接触而被强制隔离,导致家中重度脑瘫、生活不能自理的17岁儿子无人照料最终死亡的惨剧。

如果说,两年前的次生灾害是抗疫初期经验认识不足而致,那么两年后的今天,这样的次生灾害仍不断发生又是因为什么呢?

上海“儿童单独隔离”的问题总算得到了解决,但这肯定不是中国现行防疫措施下的最后一个挑战,在下一个“次生灾害”到来前,或许应该好好思考下这个问题。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