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逾50记者张家口赛前预览 北京冬奥招待外媒 力求展现开放从容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1-12-25 07:20
逾50记者张家口赛前预览 北京冬奥招待外媒 力求展现开放从容

明年2月的北京冬奥脚步逼近,围绕这场赛事的争议在国际媒体上越炒越热,面对众多境外媒体尖锐的提问,对受访负责人而言是一次公关能力的考验。但他们显然已做好准备,即便问题超出专业范围,也能从容应对。

在为北京冬奥进行最后筹备工作的张家口山地新闻中心,本周罕见地迎来50多名境外媒体记者。

声势浩大的记者团在短短半小时的参访过程中,四次询问会场网络会否受防火墙限制,影响外媒报道工作;负责人拿起话筒强调“你们可以随意浏览世界网站”,还特别用英语补了一句“No problem”(没问题)。

随着明年2月的北京冬奥脚步逼近,围绕这场盛大赛事的舆论争议在国际媒体上越炒越热,外国驻华记者协会上月曾公开指控外媒被阻止进入冬奥会场进行报道。

在北京冬奥面对外界质疑的背景下,中国官方少见地组织大规模的外媒冬奥采访活动,邀请媒体到张家口赛区实地采访冬奥的筹备工作,试图以实际行动,对外展现开放和从容的姿态。

此次活动受到外媒高度关注,共有30多家境外媒体参加,其中包括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等地的西方媒体。

在紧凑的一天半采访行程中,媒体团一共参访六个地点,每个参访点都有负责人全程接待、回答记者现场提问。官方安排的参访点包括张家口赛区的标志性建筑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张家口山地新闻中心,以及张家口市区里的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由此展现中国基建技术的发展,为媒体提供的24小时服务,以及张家口的经济发展与扶贫成果。

外媒聚焦防疫措施 环境问题及抵制行动

不过,外媒的采访侧重点全然不同;冬奥的防疫措施、环境问题和部分国家对冬奥的抵制行动,才是媒体提问的焦点。

北京冬奥在国际上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媒体尖锐的提问,对受访负责人而言,是一次公关能力的考验——但他们显然已做好准备。在大批记者和摄像机的包围下,负责人都泰然自若,即便问题超出专业范围,也能从容应对。

负责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建设的奥体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贾茂亭回应有关冬奥防疫措施的提问时表明,他不是防疫专家,具体防疫政策还有待官方制定和公布。

但他接着不疾不徐地强调:“我们对防疫政策有信心,疫情对全世界都是有影响的,但国内的疫情没有国外严重,大家生活得安心安定。”

回应北美冰球联盟不参赛 若参加不了希望多关注

采访张家口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当天,北美冰球联盟正好宣布不派球员参加北京冬奥。一名美国媒体记者在参访时拿起手机摄像镜头,向负责讲解园区发展的负责人询问北美冰球联盟不参赛,会否打击中国冰雪事业的发展——犀利的问题令站在一旁的官方公关人员略显紧张地靠前聆听。

张家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白建海迟疑了一会儿后说:“冬奥会欢迎任何一个朋友,还有希望他们能参加。如果参加不了,都希望多关注,助推中国冰雪运动。”

从2008年北京举办夏季奥运至今,国际环境出现天翻地覆的变化。2008年的奥运会是中国积极对外宣扬中国软实力的高光时刻,但随着冬奥面对重重挑战,中国的外宣策略也从热情宣传,转为冷静应对。

分析:中国办奥成功指标是 无抗议无反对无外部质疑

对中国而言,如何在冬奥前为越演越烈的国际舆论降温,才是此次冬奥的重点外宣工作。

美国智库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主任夏伟(Orville Schell)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分析,对中国政府而言,此次冬奥会成功的指标是“没有抗议、没有反对意见、没有外部质疑,加上中国队赢得很多面金牌”。

夏伟说:“从某方面来说,在疫情期间举办奥运是个理想的情况,这意味着外媒四处采访、进行批判性报道的情况会少很多,可能滋事的国外观众也会很少,中国也不太须要担心‘不友善的外国势力’会影响表面上精心打造、为电视转播而设计的盛况和典礼。”

夏伟认为,井然有序的北京冬奥将成为中共的“理想盛事”(dream event);至于这能否有效地扩大中国在海外的影响力,“就另当别论”。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