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咏红:台湾大选歹戏拖棚?
2024年台湾选举进入倒数两天,最后关头原本应是高潮迭起,观众心跳加速的时刻,但现实中台湾大选却彷如篮球赛进入垃圾时间,两队比分迟迟不见变化,只剩下歹戏拖棚。
要说大大小小戏码,连日来台湾政坛仍是密集引爆,例如有政治人物爆出不雅私密光碟疑云、录音档疑云、私生子疑云、大陆介选争议、官方闹出“导弹”乌龙、马英九说信任中国官方引爆争议、郭台铭挺侯公开信疑云,还有一直闷烧着的废死争议、高端疫苗采购,等等。
因而,说台湾选举进入垃圾时间,也不是百分之百准确。篮球赛场上所谓的垃圾时间,指的是胜负已定,参赛队伍只是在拖延时间到比赛结束,而眼前的台湾大选依然有翻盘可能,鹿死谁手还在未定之天,领先的民进党倍感压力,而且一再出包丢分;落后的国民党和民众党还在鼓足全力拼搏。但三组候选人的排名依然不变,仿佛牢牢地被钉住了,不管新话题与新爆料如何涌现,只落得个小打小闹,无法真正主导议题或反转选情。
造成这个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两大阵营、蓝绿双方从一开始,都采取固守基本盘的保守战略。在北京与华盛顿之间、选民诉求与自身原有的局限下,他们提不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愿景,打出的旗号不是延续过去八年的路,就是找回更早以前的路。民进党的竞选广告“在路上”主旨就是沿原路开下去,而国民党的重磅广告更是呼唤2008年马英九上台时的记忆。这就难怪彼此都跨不出基本盘,无法吸引新支持者,甚至“失血”给第三势力——柯文哲的白营。
柯文哲提出超越蓝绿、建立新政治文化,对年轻选民有极大吸引力。但他的论述实质内容模糊,对年长选民吸引力有限。
这场台湾选举缺乏新意,三名总统候选人的魅力都是历届选举中最弱的;但这又是台湾多年来最重要的一次选举,选民所投下的神圣一票不止决定台湾未来,更攸关中美关系,牵动亚太和平,世界主要国家不得不关注。
中美高层就高度紧张,过去几天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访美,与美国总统国安事务首席副助理芬纳会谈;中美恢复国防部工作会晤,两国商务部长也通了电话,显然是赶在台湾选举前窗口期稳定双方关系,甚至进行最后的沟通,为1月13日台湾选举后的局面做足准备。
台海两岸若全面开战,会对全球经济构成多大的伤害?
美国彭博社本周估算出代价是10万亿美元(13.32万亿新元),这相当于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10%,远超俄乌战争、冠病大流行和全球金融危机的破坏力。
彭博社的估算模型,是以美国卷入台海战争,并且成功集结盟友对大陆进行严厉经济制裁为前提。考虑到台湾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重要地位,台湾海峡对全球航运的重要性,以及金融市场可能受到的震荡,彭博社估算两岸开战将让全球GDP损失10%,其中台湾重创40%,大陆经济大伤16.7%。如果大陆封锁台湾海峡一年,则会让全球经济受伤5%、台湾12.2%、大陆8.9%、美国 3.3%。
彭博社以此得出结论,鉴于两岸开战的代价是如此巨大,即使是对现状最不满意的人都不应该冒险去试图改变。
这个现状能维持吗?此刻两岸关系确实在最微妙的处境中。一方面,大陆早已把最可能当选的民进党籍候选人赖清德定位为“台独顽固分子”,两岸关系面临的风险因而比八年前蔡英文上台时、以及2022年佩洛西访台时都更高。学者分析,在本星期六投票结束后,北京可能很快就宣布中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甚至马上宣布围台军演等震慑行动。
但另一方面,许多迹象显示,中美正在重拾共管台湾的默契,这又与赖清德颇有关系。北京将赖清德定为“拒绝往来户”,华盛顿对赖清德能否维持现状也并非完全放心,北京对此是看在眼里,心知肚明。结果,被称为“地表最危险之地”的台湾海峡,反而吊诡地成为中美的共识之地。这不等于北京对台经济施压会手软,只是中美或将合作让两岸维持和平。
英国《金融时报》本周就引述消息人士透露,白宫已任命前副国务卿斯坦伯格和前国家安全顾问哈德利在台湾选举后访华。他们预计会公开表达对台湾新当选领导人的支持,但更重要是确保两岸局势不会失控。
在星期六的台湾选举后,谁会上台?中美难得的合作基调会不会生变?谁也不知道。2024年台湾选举的沉闷,反映的是各方都穷尽了突破的可能;虽然闷,却依然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