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学者:中国大陆迎地方偿债高峰 金融不稳定因素增加
国际金融机构近期纷纷上调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但台湾学者分析,大陆房地产市场持续疲软和外需低迷限制了经济增长,未来七年更是地方政府偿债高峰,将增加金融不稳定因素,对长期经济构成严峻挑战。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星期三(11月29 日) 发布报告,预测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将达到5.2%;评级机构标普全球(S&P Global)星期五(12月1日)也微幅上调预期至5.4%。
然而,OECD与标普全球的报告都对中国经济下行趋势,以及房地产、地方政府债等问题表达忧虑。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长刘孟俊星期六(12月2日)出席一场关于国际暨两岸政经形势评估的研讨会时指出,在防疫政策已放宽的当下,以往扮演中国大陆内需主要推力的消费与投资,在今年上半年仍呈现疲软状态,显示内需市场仍未见明显好转。
他认为,导致中国内需市场恢复缓慢的可能原因,包括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以及对房地产、科技业的长期监管所造成的“经济疤痕效应”。
刘孟俊指出,需求不足与预期不稳造成中国经济动能与产业景气度持续下降,而房地产市场泡沫更明显拖累固定资产投资,加上地方政府负债率快速攀升,都是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
他特别强调,近年中国的地方债到期规模持续攀升,今年的地方政府债到期规模约为3.65万亿元人民币(6883亿新元),年增长31.5%,创历史新高。从偿债期而言,从今年起到2030年将迎来地方债偿还高峰。
刘孟俊认为,如果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将对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冲击,可能导致银行挤兑和金融危机,更会影响经济成长。虽不至于发生金融危机,但已可看见地方债务将增加金融不稳定因素。
他也提到,地方债问题需要财政框架改革和资产重组,包括填补地方财政缺口和控制债务。
对于中国经济长期放缓趋势,刘孟俊指出,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压力仍大,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低速,但仍保持相对稳定;而官方虽然正进行一系列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和永续发展,却与强化安全的政策相抵触。因此他认为,中国长期经济挑战依然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