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分析:面对海外设厂与选边站压力 台积电增资扩产延续“根留本土


 新闻归类:台海局势 |  更新时间:2022-01-24 07:21
分析:面对海外设厂与选边站压力 台积电增资扩产延续“根留本土”策略

特稿

对于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的问题,专家指出,台积电在14纳米以下的先进制程“无法不选边”,但成熟制程完全没限制,走低调务实路线,因此在中美贸易战后,台湾电子产品出口到大陆的贸易额屡创新高。

疫情引起全球芯片空前短缺之际,台湾芯片制造商台积电计划斥资440亿美元(约592亿新元)扩大产能,进一步扩大它与最大竞争对手韩国三星和美国英特尔的差距,但两岸与中美紧绷的局势,仍被视为台积电潜在的未来隐忧。

资讯产业与地缘政治专家研判,在中美科技战恶化、面对海外设厂及选边站的压力,掌握全球科技与经贸发展关键战略物资的台积电,将延续“根留本土”、跟着订单走的策略。

本月13日,台积电公布去年业绩和今年布局时透露,去年全年营收同比大幅增长24.9%,今年预期将增长25%至29%。

引起各方关注的是台积电大刀阔斧扩大投资,今年的资本支出预估高达440亿美元,比去年的300亿美元激增46.7%。其中,约七八成将投资在领先业界的先进制程,以应对全球迫切需求高性能运算、车用芯片和5G芯片的大趋势。

市值一度突破7000亿美元

业绩报告出炉后,有消息又指,台积电获得最大客户苹果公司的巨额订单。在资本支出大涨、订单爆量的利好消息连续曝光后,台积电股价本月17日冲上每股688元(新台币,33.42新元)的历史新高,市值一度突破7000亿美元,目前稳居全球企业市值第九名,远超最大竞争对手韩国三星(第16名)和美国英特尔(第53名)。

综合报道,台积电今年将量产领先全球的三纳米制程半导体,并加速推进在2024年进入二纳米制程,以及研发更精密的埃米(angstorm)世代制程。

以半导体材料制成的芯片(台湾称晶片)是现代科技核心,广泛应用在智能手机、电脑、汽车、战斗机、5G和人工智慧产品。

台积电目前生产全球92%的10纳米制程以下最先进的芯片。指甲大小的芯片可容纳上百亿个作为微处理器的晶体管。晶体管越小越多,速度就越快也越省电。一纳米(nm)是百万分之一毫米(mm),一埃米则是十分之一纳米。

不过,半导体三雄之战还未落幕,三星和英特尔也在急起直追。三星正投资升级代工生产线,计划在2030年超越台积电;英特尔则在本月19日宣布买下最先进的极紫外光刻机,20日宣布投资200亿美元在俄亥俄州建新厂,被解读为要在2025年赶上台积电的二纳米先进制程。

展望今年发展,许多分析指出,中美贸易战已演变为精准脱钩的科技战,华盛顿通过限制高科技对北京“卡脖子”。而拥有最完整半导体产业聚落的台湾也面对大陆武统威胁,一旦爆发战争将冲击全球经贸与科技供应链。因此,台积电正持续面对美日联盟要求海外设厂“分散风险”,以及在中美市场选边站的政治压力。

对此,台湾资策会产业情报研究所资深研究总监陈子昂向本报指出,如今掌握“战略物资”半导体科技的台积电,正顺应要求到美国、日本等地设厂,也有争取当地订单和营运的考量,“没有那么政治化”。毕竟美国政府有补贴成本差额,况且“不去的话,当地市场可能会被三星和英特尔抢走”。

陈子昂也指出,台积电正积极在台湾中南部扩厂,延续“根留本土”的策略,把最先进制程的产线留在台湾,毕竟在本土扩产的成本效益最佳。

对于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的问题,陈子昂指出,台积电在14纳米以下的先进制程“无法不选边”,但成熟制程完全没限制,“哪里有订单就去哪里”,走低调务实路线,因此在中美贸易战后,台湾电子产品出口到大陆的贸易额屡创新高。

展望陆美台的半导体竞合关系,他形容,美台是优势互补的“天作之合”,美国的集成电路(IC)设计独霸66%全球市场全球,台湾晶圆代工占65%全球份额,长期展望良好。

陈子昂认为,台积电到美国设厂后,美台半导体业依然互相依存。“美国有3000多家IC设计公司,它们的芯片订单不会只在美国下单,也不可能取代台积电的产能。”

对于台积电与三星和英特尔的竞争,他分析,台湾保持优势的关键是人才库,眼前最大挑战是继续广纳与培植海内外人才,以面对研发与产能爆量的未来需求。

曾任台湾驻新西兰代表的退休外交官介文汲观察,台积电虽然无法抵抗美方要求到海外设厂的政治压力,但过去两年也在台湾本土快速扩厂,以“造成既成事实”。他直言,台积电固然低调务实,尽可能左右逢源,但它无法影响台海局势或美国对台海的政策,“只是被影响的对象”。

“一旦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的工厂在2024年量产之后,对台湾其实是不利的,因为美国掌握芯片供应后,一旦两岸发生战争,对美国造成的经济和科技冲击就大大减少,台湾的利用价值也减低了。”

介文汲说,不可低估大陆统一台湾的决心,但美国却要阻止和破坏两岸的统一,除非两岸建立直接沟通管道以管控风险,否则台积电与台湾的未来都仍然存在隐忧。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