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冲破新冠阴霾中国经济去年“一枝独秀”


 新闻归类:财经评论 |  更新时间:2021-01-18 21:33

路透北京1月18日 - 在新冠肺炎疫情阴霾罩顶的2020年,中国经济一季度探底后逐季抬升,四季度增速更是创下两年新高,全年增长2.3%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分析人士指出,在强劲出口拉动下,年末工业超预期增势还将延续,消费受局部疫情影响有所波动,整体而言,经济向好态势今年一季度有望保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今年政策上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四季度亮眼的经济数据以及进一步向好的预期,意味着今年政策边际收敛的步伐不会停歇。

“综合来看,中国经济复苏取得积极成效,全年GDP增长略超预期,在全球‘一枝独秀’,”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但也要看到,内需的回升中还存在波动,消费、基建投资等恢复过程中会遇到困难,经济恢复基础尚需进一步牢固。

他指出,2021年,疫情防控形势仍然是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的主要变量,国际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将进一步通过贸易、金融市场、资本流动等途径传导至国内。国内疫情防控不容掉以轻心,个别地区出现疫情反弹,但预计不会影响经济复苏的整体进程。

下阶段宏观政策方面,他认为,要坚持“以我为主”,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之间的关系,根据国内经济恢复情况调节政策的节奏、力度和重点,保持充足的政策空间应对各种冲击。

“出口强劲、基建投资支撑和消费缓慢复苏推动四季度GDP增速达到6.5%,其中出口的强劲增长对于GDP增速超6%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中海晟融首席经济学家张一表示,疫后复苏是贯穿2021年全年的主线,前高后低的经济增速和宏观政策边际收紧是大概率事件。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10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6.5%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6.1%,为2018年四季度以来最高(当时亦为6.5%);全年经济同比增长2.3%,亦优于路透调查中值2.1%。

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2.9%,不及路透调查中值3.2%;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4.6%,亦逊于路透调查中值5.5%,全年同比下降3.9%;但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7.3%,远高于路透调查中值6.9%,创2019年3月以来最高,全年增速为2.8%。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新闻会上表示,中国2020年宏观调控成效显著,季度经济增长指标恢复至常态水平;预计中国将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方正中期期货金融衍生品研究员彭博认为,四季度GDP增长速度加快,表明中国经济依然韧性较强。2021年在疫情得到良好控制的前提下,经济有望加速上行,回到高增长区间,投资对于经济增长依然具有重要作用,但消费潜力依然存在。

受中国最新公布的亮眼GDP数据提振,中国股市沪综指震荡上行,午盘涨幅超过1%;因美元指数反弹而承压的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早盘创一周新低后亦收窄跌幅;中国债市期现货则呈现先弱后稳走势。

**一季度向好,但消费仍弱**

中国去年末经济增长进一步提速,部分得益于全球疫情二次爆发下出口的强劲增长,鉴于疫苗仍未大规模应用,今年出口将继续担当重要增长引擎;但另一方面,国内重现局部疫情,令本已疲弱的消费复苏之路更为坎坷。

宁吉喆表示,中国12月消费增长有波动,是受个别地区疫情的影响,目前大多数地区生产生活正常运转,经济运行总体稳定,总的看中国有条件有能力控制疫情蔓延。

他指出,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全年看仍然是负增长,但是三、四季度已经转正,特别是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达4.6%,已开始接近前几年的正常水平。2021年支撑经济稳定恢复的有利因素比较多,有基础有条件延续稳健复苏的态势,中国进出口有希望延续目前态势。

全世界被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中国外贸“风景这边独好”,12月进出口在高基数下仍然超预期增长,全年出口逆势正增,进出口和出口总额均创下纪录新高,这其中防疫物资和宅经济相关出口功不可没。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全球市场策略师朱超平认为,全球复苏将提供进一步的支持,中国经济活动可能会在2021年得到改善,特别是在一季度。

他并指出,由于最近中国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反弹,各级政府呼吁人们在农历新年期间减少人员流动和聚会。因此春节期间中国出口和工业生产的季节性可能会被打破,并且本季度可能会出现异常高的增长率。

上海证券宏观分析师胡月晓表示,2020年最后月份,中国经济运行延续了前期平稳缓回升势头,在出口和投资带动下,工业保持了稳中偏升态势,显然经济运行还具有疫情期间的特征:中外疫情形势差异下,出口保持较高增速,弥补了国内消费疲软的态势,预计此种状态仍将延续2021年二、三季度。

受疫情影响,今年中国消费复苏整体滞后于投资和工业,直到8月才开始转正,12月增速又逊于前月和市场预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54.3%,高于资本形成总额11.2个百分点。

“我们认为疫情的二次反复将制约2021年一季度社零的进一步增长,真正复苏必须二季度疫苗的大规模推广和气候转暖。”中海晟融经济学家张一表示。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认为,2021年需警惕中国经济复苏不平衡的问题。在总需求内部,相对于投资和出口,消费整体疲弱乏力,仍未恢复到常态和均值。

他指出,相对于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实际增速为2.1%,慢于经济增速0.2个百分点。各项宏观经济政策和资源主要还是集中在投资领域和企业部门,而非受疫情冲击更大、影响更持续的消费领域和居民部门,未来仍需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政策回归正常**

去年疫情特殊时期的宽松政策已在逐步退出,四季度强势增长进一步印证,政策回归政策的脚步不会停歇,央行已多次强调将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支持力度,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

中原银行的王军表示,随着经济复苏回暖,特殊时期宽松政策在逐步退出,“2021年的货币政策预计仍将边际收紧,社融余额增速和信贷增速或将小幅下行”。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全球市场策略师朱超平认为,在政策方面,当经济回到正轨时,央行和财政部可能会恢复中立立场;央行强调对实体经济的有针对性的资金支持。

不过他同时指出,在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升温时,总体流动性状况可能会收紧,以遏制潜在的资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水平也可能成为考虑因素。

上周五中国央行官员明确要坚持“国内优先”,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并认为当前利率水平是合适的;而不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是与中国历史上的准备金率相比,目前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都不高。这也意味着短期内利率和存准率调整的可能性都很小。

上海证券的胡月晓表示,2021年中国经济平稳中偏升的整体态势不变,但结构性问题也越发突出:楼市泡沫叠加疫情影响,消费增速仍然偏软,经济内在动力仍需多方努力培育。

而应对性的适合政策仍然是财政偏松下的结构性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已由总量转向结构,财政政策转向结构性的客观需要也在上升,十四五规划纲要建议中的建立直接税体系越加快建立,越有利于中国经济渡过转型期。

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明确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

而中国财长刘昆此前详解2021年积极财政政策时则表示,积极财政的“更可持续”主要是支出规模和政策力度要保持基本稳定,为今后应对新的风险挑战留出政策空间;要合理确定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保持适度支出强度,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完)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