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时期中国如何防止不良资产“边清边冒”?
来源:路透社
作者:马蓉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银行业的冲击不仅表现在资产质量显著承压,同时也延缓了其不良资产的处置进程。
零售板块不良压力已经显现,而对公不良方面,虽然延期还本付息进一步延长等政策令其暂获喘息,但业内普遍预计,明年一季度后对公不良或大量涌现,加紧处置当期不良以为未来留有空间,是多数银行必然之选。
路透获悉,中国银保监会已窗口指导部分商业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同时部分地方监管机构亦发文要求不良率及余额维持在合理区间。但考虑到今年以来不良市场供过于求且疫情严重影响了相关机构尽调、司法拍卖等环节进展,不良处置进度料低于预期。
“监管部门要求我们加大处置不良的力度,确保坐实利润、坐实资产质量,”一上市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路透称,“我们现在也做好了计划安排,要多投入财务资源、利润做好准备,如果(不良)发生多了要及时处理。”
近日四川省金融局、银保监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支持金融机构加快不良资产处置的措施,对辖内金融机构不良资产进行清单式管理,确保属地不良资产余额和不良资产率保持在合理区间;通过现金清收、重组、核销、打包转让、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加大不良资产化解处置力度。
“加强对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化解工作的考核,督促各银行机构尤其是高风险银行机构切实做好不良资产压降,化解存量、严控新增,防止不良资产‘边清边冒’,”上述文件要求。
同时,近日北京金融局等多部门亦公布《外资资管机构北京发展指南》,将探索以符合条件的交易场所为平台,在北京开展银行不良资产跨境转让业务试点。
银保监会上月末表示,目前银行业不良贷款保持高位运行,潜在风险较大;今年要持续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提高资产分类准确性。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4,055亿元人民币,同比多处置726亿元。
中国央行研究局课题组此前亦撰文称,随着实体经济困难向金融领域传导的滞后效应逐渐显现,银行后期不良贷款处置和资本消耗压力明显加大,银行利润增速可能下滑,不排除年内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可能。银行有必要做好预案,应对可能出现的不良贷款反弹。
对公不良压力料明年显现
业内人士指出,与以往年度不同,当前资产质量下行压力主要体现在零售板块,因疫情导致居民收入下降、失业率上升,影响个人信贷资产质量;而对公不良或将于明年一季度后暴露,但也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及可控程度。
“现在个贷的不良首先爆发,包括个人经营贷、信用卡等,...对公贷款方面,因为有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我们预计(明年)一季度后会有很大的量出来。”一股份行相关部门负责人称。
中国5月下旬公布的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
前述上市银行人士亦指出,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缓解了企业的经营和财务压力,但延迟还息不是免息也非减息,明年3月末政策到期后,若企业因疫情持续仍未完全恢复生产经营,届时财务压力恐有增无减。
“真正到明年3月份能够把前面的利息都付了,还能活下去的企业,我觉得不多,”他称,也要时刻关注疫情发展形势,如果能够控制住,企业的经营压力会有所减轻。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资管新规过渡期即将于今年年底结束,银行还面临表外资产不良处置压力。
“表外不良处置难度较高,比如股权就很难处理,而占比较高的非标债权类资产大多存在多层嵌套,处置起来比表内复杂很多。”前述股份行人士称。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61万亿元,较上季增加1,98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91%,较上季末增加0.05个百分点;另外,可能向下迁移为不良贷款的关注类贷款余额为4.05万亿元,较上季末上升2,850亿元。
资产包量增价跌,市场清淡
今年以来不良资产包因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较多,同时疫情也延缓了买方入场尽调、司法拍卖进程,市场整体清淡。
“今年(资产包)是量增价跌,现在推出的资产包相对较多,下半年可能会更多,所以价格是往下走的,平均也就3毛(三折)左右,...因为供给量大,选择性强,投资者会选择观望。”前述上市银行人士称。
一地方银保监局人士对路透表示,目前不良资产包价格较低,从机构的处置动力和处置效果来看都会打折扣。
另外,疫情也阻碍了不良资产处置进程。
“今年各个方面都不太顺利,法院上班不太正常,我们去政府部门和登记部门做一些(资产)核查的动作都会有困难。”一大行人士称。
前述上市银行人士亦指出,现在司法拍卖过程中,判决执行遇到较大问题,2、3月份几乎是停止的,现在才刚刚开始启动,现场尽调也还没有全面展开,这也影响到投资方的积极性,不良处置的步伐就放慢了。
华泰证券报告显示,2018年至2019年不良贷款核销力度持续加大;但2020年以来,疫情对不良处置的客观条件形成限制,预计下半年不良贷款核销力度将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