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槛降低能否改变中国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困境?
来源:路透社
作者:黄斌,马蓉
中国监管层近期放宽保险资金投资资本补充工具门槛,本意是想解除资本捉襟见肘的中小银行后顾之忧,能在扶持被新冠疫情重击的中小微企业方面充当生力军;不过,囿于险资的低风险偏好,以及相当比例的中小银行本就无缘此类工具,使得该政策能否真正解渴中小银行存疑。
业内人士建议,中国应依据《巴塞尔协议III》标准,自主创新更符合中小银行实际的资本补充工具,并进行差异化设计;同时,取消央行票据互换工具对合格银行资产规模的限制,并研究将永续债作为银行间市场回购交易合格抵押品,以提升非银机构投资银行永续债的积极性。
“加大中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处置不良、拨备计提等都给资本充足率带来压力,中小银行面临的压力则会更大,因为它们资本补充渠道更狭窄,以前主要靠二级资本债,但在包商事件之后也不是太好发。”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副主任王刚等此前撰文指出,中国4,000多家中小银行里,有605家资本充足率低于10.5%的最低监管标准,由于其中绝大多数均为非上市银行,资本补充渠道更为狭窄。
同时,中小银行资本结构失衡:一级资本中核心一级资本占比过高,其他一级资本占比很低。从31家上市城商行和农商行2019年中期报告看,19家银行其他一级资本充足率低于1%的监管合意水平,其中17家其他一级资本几乎为零。
他们并测算,若按照其他一级资本比重1%的监管合意水平,10.5%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中国城商行、农商行和民营银行永续债发行的潜在规模可达3,745亿元人民币。
为进一步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渠道、扩大险资运用空间,银保监会上周发文,放宽险资投资的资本补充债券发行人条件,取消发行人总资产不低于1万亿元,净资产不低于500亿元的要求,取消发行人外部信用等级AAA级的要求;同时取消可投资的二级资本债券的债项评级(AAA级)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债项评级(AA+级)要求。
中国近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国务院金融委上周亦表示,将于近期推出11条金融改革措施,其中就包括《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工作方案》。
险资投资门槛下沉,效果待观察
监管层放宽保险资金投资资本补充债券发行人条件,有望帮助其填补逾3,700亿元的其他一级资本;但疫情对中小银行的冲击较为严重,一定程度制约低风险偏好的险资投资意向。
“监管已经从政策上放开了险资对银行资本补充工具投资要求,但实质作用还要进一步观察。”北京一寿险公司人士对路透称。
他进一步指出,目前疫情对中小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了较大冲击,而中小银行的资产主要是中小企业贷款,受到的负面影响较大,中小银行发行的资本补充工具的风险亦相对更高。
“对我们这种低风险偏好的机构来说,不会有实质性的影响,”他称,部分风险偏好相对较高的中小保险公司可能会更有兴趣,但面临定价问题,“如果这类债券定价比较低,也难引起注意,毕竟现在市场利率太低了。 ”
另一保险公司高管对路透表示,今年一些中小银行永续债利率虽然偏高,但这类银行普遍风险较大,“险资都不会把存款放在那些银行里,怎么可能去当他们的股东或者债权人呢?”
据路透统计,今年1-5月中国商业银行共发行了2,829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永续债)补充资本,约占去年全年发行总量的一半;发行主体中不乏浙江泰隆商业银行、 广西北部湾银行等非上市中小银行,但数量依旧较少。而阿里巴巴(BABA.N)旗下网商银行亦已获得批复,将成为首家拟发行永续债的民营银行。
此外,减记条款的存在亦是投资者的担忧之一。以中国银行(601988.SS)(3988.HK) 2019年1月发行的全市场首单永续债为例,其减记条款内容为:若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低于5.125%,永续债可以部分或全部被记为不良债务予以核销。
“对大型银行而言,一般不用太担心触发这样的条款,因为情况比较极端;但对中小银行而言,这种就不得不考虑,但又往往对这种风险进行定价。”北京一位中型保险资管人士对路透表示,短期内,险资在投资中小银行永续债时“应该会比较谨慎”。
自主创新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工具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大部分中小银行不能发行资本补充工具,即便拓展了投资资金来源,其政策效用也是有限的。在此情况下,中国应自主创新更符合中小银行实际的资本补充工具。
一位城商行人士对路透表示,在资本短缺的银行中,受到监管评级等因素影响,有相当比例的银行不能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即使发行主体的标准有所下调,由于投资主体考虑风险和收益,发行主体考虑发行成本和收益,能够运用资本工具补充资本的银行也多半会局限于第一梯队的中小银行。
“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问题,应该聚焦于中小银行中的差银行的资本补充问题。宁波银行(002142.SZ)、北京银行(601169.SS)、上海银行(601229.SS)等好银行,他们的资本补充从来就不是问题。”该人士表示。
央行武汉分行行长王玉玲近期撰文指出,从市场的实际情况看,目前可发行资本补充工具的主体还主要是规模较大的银行,而对财务状况恶化、资本能力薄弱的中小银行适用性偏低,“资本补充路径‘可选’和‘能选’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
她建议,依据《巴塞尔协议III》的标准,自主创新更符合中国中小银行实际的资本补充工具,例如在平衡债务性和股权性的权重、损失吸收条款、减记条款以及转股条款等方面进行差异化的产品设计,以提升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灵活性。
增强二级市场流动性支持
在2019年1月市场首单商业银行永续债落地前夜,中国央行一并推出央行票据互换(CBS),允许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使用持有的银行永续债从央行换入央行票据,进而提高永续债流动性。
据路透统计,2019年央行CBS累计操作量为320亿元;今年前五个月进行的260亿元CBS操作,期限均为三个月,费率0.1%, 换出央票票面利率同为2.35%。
“央行CBS可以降低发行人的流动性溢价,但CBS的门槛之一是发行永续债的银行,资产不得低于2,000亿元,这也把很多中小银行拒之门外。未来这个工具能否进一步支持资产规模更小的银行,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北京一保险资管人士对路透表示。
对此,王刚建议取消上述限制,更多参照资本充足率和信用评级结果等风险因素作为准入依据,以此扩大对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的流动性支持;并研究将银行永续债作为银行间市场回购交易合格抵押品,使得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获得流动性支持,这将显着提升其投资银行永续债的积极性。
“银行可通过债券发行人白名单、押品折扣率、资本和授信规模等方式管控由此产生的信用风险。”他表示。
前述华南地区城商行人士认为,监管部门既然希望广大中小银行在疫情下逆周期开展小微普惠金融业务,力保经济,那么相应地,可能也需要在对中小型银行资本补充和负债端提供一些额外的政策倾斜。
“例如,部分在普惠金融业务上表现良好、但因为资产规模等原因导致评级不高的银行,央行可以通过一些措施帮助它们低成本增信,降低银行成本。”他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