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压力下 红杉资本分拆中国业务 中美资本合作标杆成历史
声名显赫的美国风险投资公司红杉资本,宣布将中国和美国的业务完全分拆。专家认为,红杉“一分为三”的决定,凸显出夹在中美地缘政治紧张下,资本如果不自我厘清身份,在两国的业务都将受限。
总部位于硅谷的红杉资本星期二(6月6日)晚间宣布,将全球业务一拆为三。其中,红杉的中国业务将从Sequoia China更名为红杉,英文名为拼音HongShan。印度和东南亚的业务被命名为Peak XV Partners。而在美国和欧洲的业务将保留原有名称。分拆将在2024年3月31日前完成。
红杉资本以投资社交媒体平台TikTok的母公司等初创企业而在中国闻名,一度是太平洋两岸科技投资者共生关系的缩影。随着这次业务分拆,这个中美资本合作的标杆将成为历史。
由红杉资本管理合伙人鲁洛夫·博塔(Roelof Botha)、中国区总裁沈南鹏及其印度业务负责人沙伊伦德拉·辛格(Shailendra Singh)共同签署的一份声明显示,因为共享同一个品牌,红杉不同实体所投资的公司之间,产生了竞争甚至冲突,公司的全球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
红杉资本给投资者的报告中,列举了分拆的几个商业原因,其中没有直接提及地缘政治。不过,据美国《华尔街日报》今年2月的报道,美国政府官员已就红杉资本的中国业务向其施压。
专家解读,红杉的三大实体原本就是独立运营,这次分拆应理解为基于风险的品牌分拆。如果不分成完全不同的实体,厘清是中国还是美国“身份”,该公司在中美两国的业务都会遇到困难。
专家解读:不分拆,红杉将陷入“中美为难”
总部位于北京的投行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告诉《联合早报》:“一方面,美国限制本国资本投入到中国的科技创新中,也忌惮中国投资者投资美国的高科技项目;另一方面,中国也限制美国资本对敏感行业,例如半导体和人工智能项目进行投资获益。”
沈萌说,敏感的人工智能、半导体等高技术行业,既是风投公司要追逐的热门产业,也是中美两国竞争激烈的领域。
红杉资本1972年成立于美国,曾在苹果、谷歌等公司早期阶段押注,是美国风投基金标杆。红杉中国2005年创立,管理资金规模逾3000亿元(人民币,567亿9800万新元,下同),在中国市场投资超1200个项目,包括美团,字节跳动,拼多多等科技公司。
红杉中国独立运营,但与整个集团分享利润和优质项目。分拆后这种情况将不复存在。
以TikTok的母公司字节跳动为例,红杉中国是字节跳动的大股东,占10%的股份。最初,是中国红杉发现、并投资了字节跳动,之后红杉美国也加入投资,成为股东。
沈萌说,中国和美国的红杉可以说是投资联盟关系,共同支持了多家中国科技企业发展壮大、并在美国上市面向全球投资者,但这将成为历史。“中美资本合作,从资本和企业的合力,变成了阻力。”
红杉预计不会是唯一一个做出类似决定的美元投资机构。
沈萌指出,“所有与红杉结构类似的机构,都会面临类似压力。未来不排除陆续做出自己的决定”。他解释,分拆不是唯一的选择,机构也可以将中国业务出售,或者直接撤出中国市场。
随着中美关系变得紧张,中国市场的美元投资在减少。中国科技媒体钛媒体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私募股权和风险资本2022年向中国投资70亿2000万美元,较2021年的289亿2000万美元大幅减少了75.7%,是近三年来的最低。
《华尔街日报》2月报道,华盛顿正加紧限制美国资金资助中国开发敏感技术,红杉资本已经开始筛查其中国分部对中国科技公司进行的一些投资,以回应美国的国家安全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