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病毒变异已趋稳 香港疫情大暴发可能性低
多位香港医学专家认为,香港经历过相当规模的自然感染和较高的疫苗接种率,已构建混合免疫力,对减重症、减死亡起到作用,因此疫情大规模暴发的可能性低。
据中新社报道,香港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教授、病毒学家金冬雁周三(12月7日)接受访问时说,疫情升温是因为大部分人通过自然感染或接种疫苗获得抗体后,经过一段时间免疫力逐渐下降,从而感染病毒。但这并不改变一个事实,即在经过自然感染或相当高的疫苗接种率下,香港已拥有混合免疫力,形成了群体免疫屏障。
过去一周,香港每日新增病例数字徘徊在1万宗左右。
香港特区政府专家顾问、香港中文大学呼吸系统讲座教授许树昌同样谈到混合免疫力的重要性。他说,目前确诊病人中需入住深切治疗部的人数仅约20至30人,而对比年初疫情暴发期间,平均一间公立医院深切治疗部留医人数已超过这一数字。
当然,感染后病情较轻也与病毒株的变异有关,许树昌及金冬雁均认为,疫情发展至今,奥密克戎已较最初几代病毒如阿尔法、德尔塔显著减弱。
最近再有新的变异病毒株随输入病例流入香港,包括XBB、XBD、BQ.1.1等,当中以涉及XBB病例最多。根据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公布的数字,截至6日,在输入病例中累计发现225宗涉及XBB,在本地病例中累计发现113宗涉及XBB。
金冬雁解释,这些病毒株的变异均属“漂变”,在这一过程中,病毒特性、传染性、致病性和免疫逃逸性等都不会再有大的改变,因此无须担心,“我们已经有足够的工具来应付它,把它对人类正常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降到最低。”
既然如此,香港死亡病例在过去两周内仍出现增长,又该何解?原来不同地区在计算新冠病毒的死亡病例时,计算标准和习惯都存在差异。金冬雁介绍,香港是只要在首次阳性样本收集日期的28天内死亡,就计入新冠死亡病例。
许树昌则对此提供了研究估计数字:现在公布的死亡病例中,约六至七成与冠病有直接关系,其余病例死亡则属因自身长期病患,如中风、脑出血引起,并非直接死于冠病。
而死亡病例大多属患有长期病患、且未接种疫苗的长者。根据卫生防护中心公布的数字,全部死亡病例中,超过95%为60岁或以上长者,超过90%有已知长期病患,超过60%从未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