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间:在浮沉间的 珍宝与香港
一艘船在浮沉之间摇摆,能激起多少阴谋论?
说的是香港珍宝海鲜坊。
它在6月14日被拖出香港,在前往柬埔寨途中出状况。船东香港仔饮食企业发声明说,珍宝18日下午于途中遇风浪,船身“入水开始倾侧”,于19日在西沙群岛附近水域“全面入水翻转”。由于事发地点“水深超过1000米”,打捞工程非常困难。
声明没提“沉没”两字,但“水深超过1000米”的具象描述足以让智力正常者认定船沉了。香港海事处隔天称,收到船东经其代理人提交的书面报告,珍宝仍在“海面”,船东随后称一直用的是“倾覆”,没说“沉没”。
珍宝的南中国海之旅从“被沉船”到“被海面”,一再让人错愕,是天灾还是人祸,不得而知。有网民质疑跟保险金相关,船东26日回应称,公司不会因珍宝的损失而获赔偿。
珍宝因经营不善和疫情打击而停业,加上无人接手、泊位到期被迫离港。好些网民调侃,“泊位原来在海底”,划算省事。网上阴谋论很热闹,但无证据证实当中涉及不法行为。
然而,珍宝起死回生后,似已半死不活。
香港工程师学会机械、轮机造船及化工分部前主席司徒家成,本周在当地电台节目中分析称,珍宝有八个浮力舱,目前只有两个损耗,意味珍宝仍会浮起。
他说,船东可与三沙海事局沟通,查问能否将珍宝放沉,但估计不获批,因即使将余下的浮力舱打沉,珍宝仍有自浮力,下沉到一定深度就停止,可能对其他船只航行造成危险。让珍宝完全沉入海底的成本很高,包括计算灌入多少沙石到舱内等,若不放沉而选择拖回,成本也很高。
放沉或拖回都难,珍宝陷入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困境。或许,就让它继续在海上自浮,直到新闻热度减至无人关注时才做打算?
载沉载浮的珍宝经历磨难,也曾风光一时。
它在1971年于香港建成,开业前被大火焚毁,继而被澳门赌王何鸿燊与香港房地产商人郑裕彤合资购入,重修后于1976年10月19日正式开业。
珍宝非独立运作,而是与有70多年历史的太白海鲜舫,以及几艘厨房船等支援船,组成“珍宝王国”海上食府。珍宝王国曾接待过英女王,以及周润发和汤姆克鲁斯等明星,更是不少港片的取景地。
珍宝耗巨资打造,装潢有如古代皇宫,各种鎏金浮雕辣眼睛,还有一张供游人拍照的龙椅,让人做做“帝王梦”。有人说,这是一种老香港的美学,也有人认为这是为满足西方对东方猎奇的印象。
香港考古学者黄家豪在《信报》撰文说,珍宝作为殖民统治的时代象征,展示的是“一种西方对中国刻板的偏见”,庸俗而堆砌的华丽建筑,猎奇式的东方韵味。
如果说珍宝承载一代人的集体回忆,那可能外国游客占多。
据一些港人撰文,珍宝是一个所有港人都知、但所有港人都少去之处,“那菜单一看就是给游客吃的”,价格比一般酒楼贵许多。珍宝的“死”比它的存在更能唤起注意,说明它对大部分港人来说早成鸡肋。
作为昔日的渔港和后来的转运港和国际航运中心,香港的发展一直跟船息息相关,也难怪好些西方媒体将珍宝的际遇与香港的命运联系起来。
在倾覆与沉没之间,命悬一线的珍宝只能默默等待命运的召唤。无论最终归宿是什么,珍宝从盛至衰都象征一个时代的终结,化作任人凭吊海上老香港符号的梦中意象。
而东方之珠在回归25年,经历那些年的剧烈震荡之后,也迎来了梦醒时分。老香港再也回不去了,唯有期待新香港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