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就俄入侵乌克兰问题上 中美加强沟通可降低两国紧张关系
俄乌冲突
美国华盛顿智库史汀生研究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韵说,中美目前在全球层面利益趋同,但在双边层面却有很多不同利益支撑着中美的战略竞争。而且,中美在战术层面又采取完全相反的措施,这可能是导致两国目前陷入僵局的最重要原因。
中美关系学者孙韵认为,中美未来半年可针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问题加强沟通,借此降低中美紧张关系。她并指出,世界正在目睹冷战结束后可能真正爆发的首场大规模战争,但似乎未受到中美双方足够的共同关注及优先应对。
美国东西方中心昨天举行线上论坛,聚焦中美关系走势。美国国务院主管中国大陆、台湾和蒙古事务的副助卿华自强(Rick Waters)会上发言时,形容当前的中美关系“尽管不完全是,但却越来越是由激烈竞争(intense competition)来定义。”
他引述白宫近期发布的印太战略,称美国视中国在该地区本质上旨在追求建立势力范围,同时寻求在许多领域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大国。
华自强认为,美国正面临中国这个“可能有能力结合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力量的竞争对手”,在国际体系中对美国发起从未见过的持续挑战。他同时指中国的外交和对外政策咄咄逼人,导致管控中美关系的挑战变得非常复杂。
华自强说,美国正在外交、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管控与中国日益激烈的竞争关系。他说,科技是美国与中国竞争的核心,并称北京意图削弱美国长期以来的技术优势,以取代美国成为尖端研发领域的全球领导者。“我们(美国)正在使用行政部门可以动用的全部权力,来保护我们的经济和安全利益。”
美国华盛顿智库史汀生研究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韵发言时则说,中美目前在全球层面利益趋同,但在双边层面却有很多不同利益支撑着中美的战略竞争。而且,中美在战术层面又采取完全相反的措施,这可能是导致两国目前陷入僵局的最重要原因。
美对华政策有竞争 但也不排除合作
孙韵分析指出,美国的做法是对议题进行区隔,将双边关系划分成不同区域,意味着对华政策虽存在竞争,也不排除合作。但这在中国却造成很多混乱,中国认为美国政策不一致且自相矛盾,同时也质疑将议题区隔的可行性。北京也认为,议题联动是管控与美国关系的妙方。
她预期,中美僵局可能持续,“如果中国不愿意合作,美国最终可能不得不放弃(区隔议题)这条轨道。这将把竞争甚至对抗推向前线。”
对于中美未来半年可为降低紧张关系而做的三件事,孙韵在问答环节中提出,中国应解除冠病疫情实施的旅游限制,两国也应开展高层领导人之间的外交活动。“第三个也是更实际的问题,美中两国需要走到一起,谈论俄罗斯。”
她说,世界正在目睹冷战结束后可能真正爆发的首场大规模战争,“(中美)不以实质性的方式、认真讨论这个问题是不可想象的。”
孙韵并透露,中国对俄罗斯总统普京选择入侵乌克兰其实感到措手不及,并指这也反映中俄结盟的质量有多高。据她过去数月与中方人士的接触,了解到中国此前并不相信普京真的要入侵乌克兰,“中方人士一度称他(普京)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他没必要入侵(乌克兰)。”
她说,如果中方早知普京要入侵乌克兰,中俄元首本月初发布的联合声明“看起来将会非常不同”。
另一方面,对于北京是否将根据乌克兰局势决定对台动武,同场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副教授李明江表示,不认为乌克兰问题会对北京应对台湾问题有任何“显著的实际影响”。
他分析,这几乎完全取决于北京对自身实力相较于美国的评估,以及其他政治后果,相信大陆武统台湾未来数年不太可能发生。
(记者是《联合早报》重庆特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