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陈婧:扫黑剧《狂飙》反派太红引争议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3-02-16 07:21

早点

沪声纸述

“你飚到哪了?我已经快飚完了……”

最近和中国朋友们聊天,大家三句不离“飚”——说的是农历新年期间热播的电视剧《狂飙》。

这部由中国央视和网络影视平台爱奇艺联合出品的扫黑题材剧集,开播以来口碑和收视率都一路“狂飙”,热度甚至盖过春节档电影。该剧在2月1日播出大结局当天,相关词条霸屏微博热搜榜;影音口碑网站豆瓣上至今共有超过53万人打分,评分仍高达8.5。

《狂飙》以中国扫黑除恶行动中多个大案为素材,展现了警员安欣与黑帮头子高启强长达20年的正邪角力。有别于其他扫黑剧集,该剧前半部分重点刻画了高启强是如何从一个老实本分的菜场鱼贩,在大环境的压力与诱惑下逐渐偏离正轨,最终变成心狠手辣的黑帮大佬。这个立体丰满的反派角色让不少观众为之共鸣,甚至有网民认为《狂飙》应该改名《高启强传》。

剧集播出后,大批“高启强同款”纷纷上架电商平台,从他读的《孙子兵法》,到他戴的手链,再到同款皮衣和领带,都受到追捧。甚至在二手摩托车交易平台上,都有不少标注“高启强同款”,风头远超男主角安欣。

除了高启强,剧中其他反派角色也都个性十足。从阴狠的二当家高启盛到暴脾气的徐江,再到正邪难辨的老警察曹闯,每个人物都有丰富的故事线,让观众印象深刻。有网民感叹:“没想到反派更让我有代入感,觉得他们才是有血有肉的活人。”

《狂飙》剧组显然没有预见到反派会如此出彩。为避免争议,饰演反派角色的几名演员甚至在一次视频直播中,齐刷刷地代表剧中人物向观众道歉。

但质疑的声音并未就此消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戴清上周在《文汇报》撰文《塑造反派需要把握角色魅力的分寸》,指出有人罔顾高启强的罪恶,只为他的草根逆袭欢呼雀跃,甚至对正面人物报以漠视和轻蔑的态度,“如此认知和情感态度不只是令人不安、不快,更是发人深思的”。

戴清认为,涉案、扫黑题材剧不是一般快消品,社会文化功能至关重要。“反派角色塑造的最大成功,应该以作品有效引领观众的价值认同为标准和目的,而不是反派角色魅力的最大化”。

与此同时,一条来源不明的消息也被热转,指相关部门已下发内部文件,要求热播电视剧“注意反派角色的刻画,不让过度描写反派成长”。对此,支持《狂飙》的网民反驳,如果反派又懒又笨,还能雄踞一方20年,难道不更凸显正面角色无能?尽管传言至今未获证实,但《狂飙》反派走红引发的舆论争议可见一斑。

在我看来,《狂飙》里的反派能引发观众共鸣,不仅因为演员和角色的魅力,也因为他们的遭遇更贴近普通人。和有大领导做养父的正派男主角相比,鱼贩出身的高启强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向地痞恶霸低头;他反抗过也求助过,但最终为了自保,还是无奈加入黑恶势力。这是更多平头百姓在生活中面对的困境,也凸显出现实中扫黑反腐工作的复杂艰巨。

中国官方2012年上台后加强党内反腐败力度,强调“老虎苍蝇一起打”。中共政治局在2018年曾定性“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但中国官方今年1月在中纪委全会上发言时,不再提“压倒性胜利”,而是再度强调“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有学者认为,打虎10年来“老虎”依然层出不穷,说明腐败已成为根深蒂固的官场文化。如果不遵照这套潜规则,官员仕途就难有上升空间,甚至可能被边缘化。

要从根源上铲除腐败,不能只靠高压震慑,更要依靠制度改革,破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狂飙》热潮尚未减退,现实中的足坛反腐大戏也渐入高潮。中国足球协会主席陈戌源本周被通报落马,成为近三个月来第四名被查的中国足协高层。而首个被查的国家队原主教练李铁,不仅是中国男足唯一一次闯入世界杯决赛圈时的队员,也是国足史上最年轻的主帅。这名曾经光芒四射的前国脚,是怎么一步步陷入贪腐的泥沼,同样引人深思。

剧中的高启强在哪个人生岔路口可以回头?剧外的李铁在足坛“染缸”里能否独善其身?

在高喊“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同时,回溯黑帮大佬如何“黑化”,深究落马官员如何误入歧途,是“反派成长史”能带来的更重要启示。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