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李克强年初秀英语挥别中外媒 “开明派”汪洋谢幕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2-10-23 07:22
李克强年初秀英语挥别中外媒 “开明派”汪洋谢幕

按中共政治局“七上八下”的不成文惯例,外界曾猜测李克强仍可能留任政治局常委,但转而担任其他职务,比如出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闭幕时他的名字没出现在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名单中。这表示他会退出中共最高权力中心。年初那句“谢谢大家”,成了这位多年来中国最弱势总理提前的谢幕辞。 

陈婧 北京报道

jingchen@sph.com.sg

中国总理李克强今年3月举行了他任内的最后一场记者会。结束时,李克强挥手作别中外媒体,秀了一句英语:“Thank you everybody(谢谢大家)”。

李克强在这场记者会上回答《联合早报》记者提问时明确表示,这将是他担任总理的最后一年。根据中国宪法规定,至今已担任两届总理的李克强不得再连任。不过,李克强今年只有67岁,按照中共政治局“七上八下”的不成文惯例,外界曾猜测他仍可能留任政治局常委,但转而担任其他职务,比如出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不过,当中共二十大星期六(10月22日)闭幕时,李克强的名字终究没有出现在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名单中。这表示他不会出席星期天的二十届一中全会,更不会再当选新一届政治局常委,而是会退出中共最高权力中心。

年初那一句“谢谢大家”,成了这位多年来中国最弱势总理提前的谢幕辞。

回顾李克强担任总理的10年,中国经济经历了产业结构转型的阵痛和“大水漫灌”的后遗症,又遭遇了中美贸易战和冠病疫情等意外因素的冲击。作为经济操盘手的李克强面对着内外部的严峻复杂形势和压力。

“双创”口号推动互联网产业加速发展

李克强上任的头两年时,风头很健。作为中国第一位拥有“经济学博士”头衔的总理,他为中国经济增长制定了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和结构性改革的计划,核心精神是向市场放权让利,这套理念被欧洲投行命名为“李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在中国网络经济起飞的年代,李克强又在2014年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口号,鼓励青年人创业创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互联网产业加速发展。

不过,对于中国如何振兴经济,高层内部不止一种看法。

中共高层历来有所谓“南北院之争”的说法,指的是中共中央(中南海南院)和国务院(中南海北院)之间的意见分歧。过去10年,随着中国官方作为中共核心的地位日渐巩固,以他为代表的“南院”在经济上也占据主导权,李克强主导的“北院”作用,已更多偏向于执行而非决策。

疫下频繁露面强调稳住经济

今年以来,冠病疫情反复叠加严苛“清零”政策,令中国经济面对空前压力。李克强开始更频繁地在公开报道中露面,包括主持10万人电视电话会议、多次到地方调研、召开经济大省会议等,再三强调“稳住经济大盘”。这引发外界的猜测,并出现看好李克强仕途的传言。现在看来,传言自始至终都只是传言。

在民营经济信心受挫,外界担心中国与世界脱钩之际,李克强今年8月考察深圳时,专程到莲花山公园瞻仰邓小平铜像,并敬献花篮,并说:“中国开放还要继续往前推进,黄河长江不会倒流”,以这番坚定的发言安抚市场。

除了李克强外,中共十九届政治局常委中排行第四的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也将在67岁卸任。

传邓小平南巡 曾点名见“娃娃市长”汪洋

汪洋历任重庆市委书记、广东省委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主席等职务,被视为敢言、有个性的党内开明派。他年仅33岁就出任安徽省铜陵市市长,并因推行“铜陵改革”受到中共高层关注。坊间流传,已故中共领导人邓小平1992年南巡到安徽时,曾点名接见这位“娃娃市长”。

2007年至2012年汪洋主政广东期间,提出“腾笼换鸟”“双转移”发展模式,并多次发表“要打破现有利益格局”的言论,进一步强化了他的改革者形象。

汪洋在2007年就进入中共政治局,在2012年的十八大时就是“入常”热门,但最终到2017年的十九大才晋升常委。过去10年,汪洋的个人风格也收敛许多。

中共二十大换届之年,原本被视为总理接班大热人选的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因上海疫情失控而引发民怨。拥有完整履历、年龄又未越过“七上八下”界线的汪洋,在9月以来突然被外界猜测为可能接棒总理,但这也“只是传言”,二十大出炉的中委名单宣告汪洋提前出局。

李汪二人都有共青团背景,李克强还曾担任过团中央第一书记。他们双双卸任政治局常委会,凸显中国政坛“团系”走向式微。另一方面,和他们同龄的现任政治局常委、具有上海背景的王沪宁仍然名列中委名单,大概率将继续留任政治常委。

李克强和汪洋是否完全退休,现在还难说。毕竟有中纪委原书记王岐山在十九大卸任党职后,隔年当选国家副主席的先例。不过,不论如何,在二十大后不再进入“党中央”,意味着两人都不会再以高层一线领导的身份与位阶,参与中国即将进入的“新时代”。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