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泸定地震海螺沟冰崩致灾可能性较小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2-09-11 18:02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判,海螺沟冰川在泸定地震期间的冰崩规模并不大,致灾或进一步形成灾害链的可能性较小。
据中新网报道,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研究员刘巧星期天(9月11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说,泸定地震震中位于海螺沟一号营地附近,距离贡嘎山主峰直线距离约18公里,而距东坡的海螺沟冰川、磨子沟冰川更近。根据对地震前后的哨兵二号影像对比研判,海螺沟冰川北侧的磨子沟冰川上游也疑似出现了几处冰/雪崩的痕迹。
刘巧说,目前看来,海螺沟冰川在泸定地震期间的冰崩规模并不大,冰瀑布下方较长范围的平坦冰舌区域对崩塌下来的冰雪物质运动具有较好的缓冲,初步评估冰崩致灾或进一步形成灾害链的可能性较小。
刘巧说,由于地震对海螺沟进山道路破坏严重,短期内难以打通,无法进入现场开展详细的冰川变化影响评估;近期区域持续云雨天气也制约了可见光遥感对冰川动态的观测。
刘巧说,根据震前观测站布设在冰川周边的多个监控相机数据,海螺沟流域上游3000米以上区域在9月4日至5日期间曾有一次降雪事件,加之近期的持续高温天气影响,震区上游在地震发生前后冰雪消融过程应有所加剧、冰缘失稳地貌扰动增强,叠加强降雨诱发冰川及其下游区域局部泥石流的可能性加大。后期还需持续监测,并结合野外现场调研综合评估冰川异常可能引起的致灾性物源、水源变化对震区灾害的叠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