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陈婧:封城三十六计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2-05-12 07:21

沪声纸述

“固体牛奶送到了,请下单的邻居尽快来取,否则就要变成液体牛奶了。”

小区居民的微信聊天群里跳出这样一条信息。乍看之下让人摸不着头脑,但邻居们纷纷心领神会,还有人取货后晒出照片:“这个牌子的固体牛奶品质不错,希望下次再团购。”照片里一字排开的,是几盒不同口味的哈根达斯冰淇淋。

新加坡朋友们听说这个故事后,都被逗得乐不可支。“固体牛奶”这个新词并非本小区居民首创,它不过是上海封城一个多月间,民间无穷智慧的沧海一粟。

上海封城之后,电商平台相继停摆,街道分发的物资远难以满足日常生活需求。一些有供应商联系的居民们组织小区团购生活物资,而团购必须经过居委会批准。由于担心收发包裹会增加感染风险,不少居委会规定只能团购肉奶蛋等“必需品”,至于饮料、酒水、零食等,往往被禁止团购。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快有居民跟居委会玩起文字游戏,例如把薯条叫做“脱水土豆”,冰淇淋改名“固体牛奶”,奶酪面包是“夹心馒头”,啤酒则成了“低浓度酒精消毒液”。最有创意的要数奶茶,在团购时代,它的新名字是“补钙茶多酚汤剂”,后面还加括号注明:代煎。

除了“偷梁换柱”,上海人最近还学会“瞒天过海”。自从多个区祭出“一人阳性,全楼隔离”的新规,不时有居民在聊天群组里建议邻居,下楼接受核酸筛查前,先在家做抗原测试,“要是测出两道杠(阳性),就不要下去做核酸,也不要打电话向居委报告了,自己在家休息,等着几天后转阴吧。”

网民对此精辟概括:之前一人阳性全楼封控,上海人就像查卧底一样举报阳性邻居,盼他早日被转运到方舱;现在一人阳性全楼隔离,上海人就像掩护地下党一样把阳性邻居藏起来,盼他早日转阴。

封城一月有余,防疫措施反复收紧,解封遥遥无期。上海民众不再相信所谓“三区划分”,开始研习见微知著之术。

上周有传言称上海解封在即,有人转发与地铁员工的聊天记录,指现在地铁还没开始消杀和检修,员工都没收到返岗通知,不太可能在短期内解封。果然,本周上海又叫停最后两班地铁运作。

昨天又有人发出照片显示,园林工人正在主干道延安高架路沿线布置鲜花、修建草坪,“目测有大领导要亲临上海”。发帖人说,这种鲜花最多只有一周寿命,由此推测,本月20号前“大上海保卫战”就有望宣告胜利。美国大选期间,浙江义乌生产的竞选商品销量被做为预测选举结果的标准,如果上海民间智士此次预言成功,估计可诞生媲美“义乌指数”的“上海鲜花指数”。

上述种种民间智慧故事,令人啼笑皆非,也透出百般无奈,更反衬出现行防疫制度的不合理之处。若不是“一刀切”政策阻断快递物流,让全市一夜重返计划经济时代,居民们也不必与居委会斗智斗勇,想尽办法突破“最后100米”。要不是有“连坐”隔离政策,邻居们也不用相互猜忌,为如何防范感染者绞尽脑汁。如果防控标准没有朝令夕改,市民们也无需捕风捉影,为一点蛛丝马迹而兴奋不已。

反过来说,基层干部看到“固体牛奶”“脱水土豆”这些奇怪字眼时,真的分辨不出它们是什么吗?社工们一次性发放大量抗原检测盒给民众时,难道没想过有人会在自测阳性后逃避核酸?

他们之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也是为了在层层加码的问责制度下自保,在上有领导、下有居民的夹心困境中求存?

当然,也有人选择直面房间里的大象,哪怕这要付出沉重代价。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童之伟上周发文警告,上海的强制隔离和入户消杀措施“可能造成某种法治灾害”。律师刘大力也致信上海人大常委会,请求依法审查隔离密接者措施的合法性和适当性,并讨论如何保障市民权利不被侵犯。他们的文章在网上被大量转发后即遭屏蔽,童之伟的微博账号也随之被封禁。

本周上海民间流传的一个视频显示,一位红衣男子向多名打算对小区实行“硬隔离”的警察普及法律知识,告诉他们公权与私权有何区别,“硬隔离”违反什么法律,警察执法时为什么也可能违法……不少网民称赞这位大叔是上海“市民之光”,但也有人认为此举无异于对牛弹琴,缺乏“大智慧”。

何为小聪明,何为大智慧?上海朋友一语道破天机: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真正的聪明人,此刻恐怕早已不在上海了。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