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韩咏红:上海清零几日可待?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2-04-22 07:21

早点

北看记

在封城半个多月,居民断粮、物流大堵塞等乱象与民怨冲天的段子传遍中外后,上海市两个辖区本周终于达到首日“社会面清零”。与此同时,姗姗来迟的诸多制度安排与措施也总算登场,反映出上海社会的秩序逐渐导回正轨,一些发国难财的无良企业与个人也在面对严惩。

话说上海梅陇镇统一发放给居民的第四批生活保障物资中,冷冻猪肉被发现“存在肥肉过多、品相不佳、多为边角料且变质变味等问题”。公安机关调查后,将以次充好的四名供应商相关人员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并由官媒指他们是“犯罪团伙”;梅陇镇副镇长和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也为此丢官。

这类真实故事还不少,除了网上能找到的“发国难财”故事大全,我们报社驻沪记者的友人也收到官方统一发放的“煮饭嫂”品牌大米,正品的英文名称是“cooking aunt”,但官方发放的大米包装上赫然印着"cook your aunt”(把你阿姨煮了),这惊悚的翻译暴露那产品就是个低劣的仿冒货,无怪乎民众会质疑背后是否有官商利益输送。

另一名上海居民发来短信对记者反映:“物资能买到,但价格贵得离谱,政府保障供给是软肋”。可谓一针见血。

凡此种种,都可见上海在“由乱而治”的路上仍跌跌撞撞,更从一个侧面反映上海从原先采取“精准防控”到被迫“全域静态管理”(封城),转档过程的无奈、严重缺乏准备,甚至思想混乱。

作为中国最为国际化、高度商业化的城市,上海此前一直以傲人的精准防疫来实现城市的正常运转,与其他中国境内城市不同,上海从未封城,这方面的探索肯定也得到中央的默许。然而,3月底以来上海在奥密克戎的袭击下严重破防,必须从“不只是上海人的上海,也是世界的上海”,转变策略为采取封控措施时,这个以精细的商业服务与分工来维持运转的超大型城市、现代城市治理的模范生,马上暴露出一系列弱点:包括没有封控预案,官民没有思想准备,更没有社会动员的必要机制。

有意思的是,这一回外界不止看到上海的挣扎,又直接见证了它回归统一思想、统一步伐的过程。

明显的转折点出现在上周五,在上海督战防疫的中共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宣布上海社会面清零的目标“指日可待”。同日晚上,中共上海市宝山区委书记陈杰在内部讲话中传达指令,20日要社会面清零,这是“军令状,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上海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随后出台了就医流程的规范规定,明令“不得以查验核酸阴性证明作为进出小区就医、转送病人和接诊的限制”。针对封控措施导致的供应链受阻,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从中央主持全国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努力实现“民生要托底、货运要畅通、产业要循环”。

到了本周,上海部分汽车、医疗和半导体业等中外企业复工复产,上海社会运作的关键堵点仿佛开始疏通。一名资深上海学者私下里笃定地说,上海各区将一一实现社会面清零,直到全市达标。他更预见,不久后上海将像当初的武汉一样,熬过了最艰难的日子,生活恢复常态,官方再宣布这场攻坚战取得胜利。

不过,上海并没有在传说中的目标20日当天实现社会面清零,到底几日才能达标,仍是悬在所有相关人士心头的大石。

事实上,上海市何日能“解放”,市领导可能比谁都更着急。

今年是中共高层换届年。按照惯例,新一届上海党代会将在5月下旬召开,其中重要的任务之一是选举产生出席下半年中共二十大的上海代表。即使上海市党代会再等一等,到6月才召开,若届时疫情阴影未除,社会面达不到清零,党代会的气氛就会变味儿。而且无论如何,上海在换届年闹出这事儿,既影响了自身形象又拖累了中国经济,还外溢他省、更引发社会的焦虑,当地领导班子总是得做交代,这将牵动中共二十大的人事布局。

3月下旬以来,对上海防疫的“嘘”声不断,上海封控方式也被讥讽为九宫格、鸳鸯汤等。这个城市在中国各城市中独占优势,也一直享有独特地位,却也恰恰因此,它在融入全国一盘棋的防疫时,适应能力尤慢。这一波折的后遗症需一段时日才能抚平,留下的教训是上海首先还是中国的上海,不能自外于全国防疫大方针;在中国这特殊的国家里,统一思想是关键。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