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生产勉强维持但物流中断 上海封控汽车零部件供应链大堵塞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2-04-16 07:21
生产勉强维持但物流中断 上海封控汽车零部件供应链大堵塞

上海实施封控措施后,拥有数万个繁琐配件的汽车供应链面对“大堵塞”。业者指出,货车须获通行证才能在上海通行,而通行证大多发放给防疫相关行业。车企的物流已中断,如今最大的难题不是生产,而是送货。

“上海的物流几乎完全中断,我们的工厂还在继续生产,但货都发不出去,只能堆在仓库里。”

上海是中国第二大汽车生产基地,也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主要生产基地之一;中国每10辆国产汽车中,就有一辆产自上海。上海实施封控措施后,拥有数万个繁琐配件的汽车供应链面对“大堵塞”,在供应链上游的汽车配件公司高管陈瑞(50岁,化名)深刻感受到汽车业者在此次疫情中面对的困境。

陈瑞的工厂设于上海,他的公司三周前接获封控通知后,迅速安排约70名员工在工厂内住宿进行闭环生产,大致维持了工厂平时的产量。

但陈瑞最大的难题不是生产,而是送货。目前货车必须获得政府颁发的通行证才能在上海通行,陈瑞指出,通行证大多发放给防疫相关行业,车企的物流已中断。“我们现在要求顾客自行安排物流来取货,但客户都上不了门”。

陈瑞的公司仍在为停工的员工如常发放工资,公司的营运成本也因得为闭环员工提供三餐伙食和加班费而上涨。陈瑞透露,公司年销售额是20亿元人民币(2.46亿新元),“我们三周没有出货了,损失多少你算一下就知道”。

这并非陈瑞的公司首次面对疫情冲击,2020年武汉疫情暴发期间,上海的汽车行业也一度停工。但经过了两年,停工停产已经不再是可行的选择。

陈瑞说:“成本短期上涨还能挨过去,但如果其他公司能继续生产,你却不能供货,你肯定是要丢掉客户,这个对公司的冲击才是最大的。”

目前大部分业者已经达到了承压的极限,陈瑞强调,如此高成本的营运模式,“不可能再持续多一两个月”。

有分析预计,每封控10天至15天,上海的汽车业总产值面对的损失金额便高达207.83亿至311.75亿元人民币。

除了上海,长春、昆山、沈阳、广东等汽车业重镇也接连因疫情收紧防控措施,进一步加剧在华车企面对的供应链难题。3月以来,上汽大众、特斯拉、蔚来、宝马等超过20个国内外汽车品牌的车厂纷纷宣布在华车厂停产,或处于闭环管理下的少量生产状态。

疫情若拖入5月将冲击在华车企长达一年

上海太德维服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江凯明(Cameron Johnson)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中国出产的汽车大部分供应给国内市场;若疫情拖入5月,在华车企面对的冲击将持续长达一年。

江凯明解释,目前不少闭环经营的车厂仍有零件库存,零件供应商也仍有存货。若上海的封控措施能在本月解除,物流能回到正常水平,车厂的运作还不至于完全中断,只要几周的时间就能弥补之前的缺口,对车企的冲击将限于第二季度。

不过,江凯明预计,上海的疫情很可能会拖入5月,中国其他地区的封控措施料会在不同时间点,不同程度的开放,步调难以一致,因此全国的汽车供应链何时能回到正常水平仍难以预计。

他说,一旦封控措施拖入5月,车厂便会面对原材料和汽车配件短缺,整个生产线将陷入停摆,“就像口香糖卡在机器里一样,要重启整个生产线便十分艰巨”。

小鹏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小鹏前天在微博发文称,“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5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

全球车企去年起面对严峻的芯片短缺问题,江凯明警惕,中国车厂在解封后有可能面对新一波芯片短缺潮。

他透露,目前芯片的供应极为紧张,一旦有货就会有商家抢购。在封控期间,海外的芯片制造商难以把芯片送到上海的车厂,他们不会无限期地搁置芯片库存,而是会尽快把现货转到其他市场。因此上海解封时,国内车厂得等新一批芯片生产并运送到上海,车子的生产因此将进一步滞后。

中国去年汽车零配件 出口额达755.8亿美元

中国制造的汽车大多供应给国内市场,去年的整车出口量仅占总体汽车销售的7.7%。不过,中国汽车配件却与全球汽车供应链紧密相连,中国2021年的汽车零配件出口额达到755.8亿美元(1025.62亿新元)。

据新加坡汽车业者马欣德拉(Mahindra Jith)了解,目前海外汽车厂商暂时使用其他产地的汽车配件维持生产,但这样的情况难以持续。

他举例说,目前一些欧美车厂能用产自日本的电池弥补中国的缺口,但日本的电池价格比中国高出一倍,产量也不稳定。

武汉疫情暴发时,已有不少国际舆论认为,在华设厂的国际汽车业巨头可能会考虑把投资转向东南亚国家;上海此次疫情,再次点燃了相关的讨论。

但独立汽车分析师钟师研判,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的地位不会因疫情而动摇。“中国的市场优势很明显,所以大家会痛苦地忍受这段时间的损失,不会轻易转移阵地。”

(记者是《联合早报》北京特派员)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