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元宇宙”概念已喷发出市场泡沫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1-11-24 07:26

中国过去三个月出现超过4000个“元宇宙”相关的商标申请,受访的中国国内业者与国外学者对这个产业的发展前景看法不一,但作出了相同提醒——在元宇宙暴发式增长的过程中,已喷发出市场泡沫。

中国科技巨头字节跳动8月底在美国科技巨头微软和Meta(前称面簿)加速元宇宙发展布局后,以90亿元人民币(18.8亿新元)的天价收购虚拟实境(VR)起步公司Pico。这起中国VR行业最大的收购案,点燃了中国的元宇宙市场“大爆炸”。

从9月起,元宇宙相关行业迅速成为中国新的资本风口。据《证券时报》报道,截至本月16日,“元宇宙”相关商标的申请达到4368件,涉及689家公司,99.9%的商标都是在今年内注册申请,9月至本月中的申请数量就达到4191个。中国增速最快的元宇宙概念股中青宝,9月以来涨幅也超过三倍。

与元宇宙相关的周边产业正迅速崛起;10月以来,中国至少成立了两家元宇宙行业协会与工作委员会,这股热潮也扩散至旅游业,著名的旅游景区张家界本月成立了元宇宙研究中心。

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家协会元宇宙工作委员会首席分析师马天诣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分享,委员会主要的工作是向中国的上市公司、政府部门,大型央企国企,以及新兴民营企业宣讲,推动他们在元宇宙领域中的发展。

“元宇宙”源自科幻小说

“元宇宙”(Metaverse)的概念源自1992年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的科幻小说《雪崩》,其中描绘一个星球般大小的虚拟世界,玩家能以任何化身出现,在里头买卖土地和盖房子。

Metaverse字面上的意思是“超越宇宙”,即通过技术能力,打造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并有完整社会与经济系统的多维虚拟数码世界,人类以数码身化身进入虚拟时空生活。

上述有关元宇宙的抽象表述,是目前对元宇宙较常见的定义。但数码世界里的社会和经济系统该如何打造?——这个关键问题目前没有解答,即便是中国国内业界中对元宇宙也没有统一的解释。

马天诣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元宇宙”,因此对元宇宙的理解都不一样。

他预计,下来五年内,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会改变,例如更多人用VR在家做运动。2025年后,元宇宙会影响各个领域的工业生产,公司可通过VR在元宇宙里给顾客送三维样品,缩短产品研发与沟通的时间;在他的定义中,VR技术的应用即是元宇宙产业发展的体现。

在《元宇宙》丛书作者易欢欢看来,元宇宙在国外已形成两种流派,一派是以Meta为代表,以创作者经济为核心,聚焦于推动数字消费;另一派是以微软为代表,着力加强技术供给端和产业端的产业级元宇宙;而中国很可能会以后者为重,并在未来10到15年后才会有完整形态。

投资者必须谨慎前行

新加坡管理大学信息系统学院副教授朱飞达提醒:“没有人知道元宇宙是什么,但大家都知道怎么赚钱。”

他指出,尽管元宇宙是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但建立元宇宙的基础技术至少要三到五年才会成熟,现阶段谈论的元宇宙,更多是一种行销。

朱飞达解释,元宇宙必须有成熟的VR和增强实境(AR)技术,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体验。要建立元宇宙的金融系统,还必须在区块链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把区块链代币和现实世界的货币打通,两者之间的相互操作性和流动性得更普及。有了这两个重要的技术基础,才能进一步谈如何打造元宇宙。

中国元宇宙产业的火速发展引起中国官方的关注,《经济日报》本月12日发表评论批评热炒元宇宙概念股不可取,《人民日报》17日发文警惕投资者切莫贸然为一个刚兴起且不成熟的概念买单;官媒接连发声,凸显出官方对元宇宙市场过热的担忧。

元宇宙是个“投资骗局”,还是值得抢占先机的新兴投资赛道?此争论在中国官媒发声后,进一步升温。

马天诣有信心,元宇宙产业并非短暂的热潮,而是能长远增长的朝阳行业。他指出,科技巨头的入场已指明了元宇宙是互联网行业下来重点发展的领域,而官媒评论针对的是过热的市场炒作,不是遏制行业的发展,这对业界人士而言是一种积极信号。

但他警惕,目前元宇宙产业已出现泡沫化迹象,不少投资者把元宇宙这个内容创造和社交的平台当成炒作虚拟资产的平台。

朱飞达则指出,美国互联网巨头Meta和微软是为了解决自身发展的困境,才转型拥抱元宇宙这个新概念,但中国国内迅速借此炒作。

在他看来,在元宇宙发展未成熟的情况下充满不确定性,也缺乏实际产品支撑。因此在虚实参半的元宇宙产业发展中,投资者必须谨慎前行。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