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财:中西方竞争波及大学跨国研究
中西方地缘政治和科技竞争不断升级,一定程度波及大学跨国学术研究。本月到访重庆的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陈永财教授表示,国际政治对科研合作及人与人交流造成的影响是“不幸的”,国大在芯片等领域的跨国研究,目前可能面临一些局限。
新加坡国立大学重庆研究院10月12日首次在重庆主办中新国际科技交流与创新大会(Innovfest Chongqing),以“中新合作·产业升级与创新”为主题举办论坛,聚焦汽车制造、先进材料以及信息技术等重庆官方力推的产业。
中共重庆市委常委、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罗蔺;新加坡驻成都总领事陈知恩、国大校长陈永财等出席活动开幕式。
陈永财10月12日在新国大重庆研究院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强调,国大是一所高度国际化的大学,对科学和工程的教育研究实际上没有政治边界,希望离政治越远越好。“不幸的是,政治现在正影响我们(与其他国家)的互动方式。”
与中西方企业合作保持开放 但不向第三方透露合作范围
陈永财指出,美国的芯片法案让国大在芯片领域的科研合作受到一些限制。尽管国大对与中西方企业开展合作继续保持开放,但已采取“更校准(calibrated)的做法”,包括在与西方芯片制造商合作时,不向它们的竞争对手透露双方合作范围。
但他也说:“我敢肯定,如果我们与中国公司合作,他们也会想确保他们的发明和技术知识不被泄露给竞争者。”
陈永财重申,国大希望做有利于新加坡和世界的研究。他指出,中国的科学和工程在过去二三十年里取得惊人进展,并且因有内生力量还将继续进步;国大不希望错失机遇,并希望发挥催化作用,通过合作让国大、新加坡,以及中国各方都受益。
中国今年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同时也不断强调国家安全。陈永财表示,国大目前在华发展尚未遇到问题,但不排除未来合作往深走时,有些领域可能会出现目标冲突;学校届时将与地方政府合作,确保规避与国安重叠的领域。
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今年7月访问新加坡,到访国大后表示“很受启发,感受到创新的活力”,并提出持续推动由国大和重庆两江新区合作开设并自主运营的新国大重庆研究院。
当被问到对袁家军的印象,陈永财形容袁是一位“非常有远见的学者”,不仅了解学者如何思考以及大学如何运作,也了解科技技术,对国大实验室开展科学和工程研究的深度有认识。袁家军同时也认为,国大落户重庆有助于当地转型升级成基于创新的经济体,并给予研究院大力支持。
60岁的袁家军拥有工学博士学位,曾在航天领域工作近25年,素有“航天少帅”之称。他10月13日在重庆会见陈永财时,评估国大与重庆合作基础坚实,表示希望双方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培育等加大合作力度,拓展合作空间,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
国大与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2018年9月在新加坡举行的新中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简称JCBC)第14次会议上,签署建设新国大重庆研究院的战略框架协议。研究院在冠病疫情期间的2020年4月正式运营,隔年9月入驻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
新国大重庆研究院开设研发平台、产业孵化基地和教育培训中心,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研究范围聚焦先进制造与材料、智能传感与人工智能、现代物流、金融等科研领域。
两江新区书记罗蔺10月8日调研新国大重庆研究院,表示该研究院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在人才交流合作领域的成果落地,也是两江新区改革开放的一扇窗口。罗蔺要求深化高端人才交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人才培养途径,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支持新国大重庆研究院做大做强,加快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国际创新型研究院。
陈永财坦言,重庆目前争取人才面对中国其他沿海城市的激烈竞争,但相信国大的品牌、西部庞大的市场潜力,以及“一带一路”带动的互联互通能对人才发挥吸引力。
陈永财指出,经过艰难的疫情后,学院的发展已好转很多,目前已有超过三位国大教授从新加坡到重庆开展至少三个月的研究,更多教授还将陆续抵渝投入研究。学院目前有超过40名研究员带领学术研究,同时也招募了100名博士生;这些博士生第一年和第四年会在新加坡学习两年,第二年和第三年则会在重庆学习两年;其中30人并已在重庆做实验。
国大目前希望通过创新科研在重庆扮演催化者的角色。陈永财表示,推动当地转向工业4.0,形成基于创新的经济体,同时也培育人才,通过与中国12所著名大学合作,让这些大学的本科生在第四年到新国大重庆研究院就读一年,第五年再到新加坡国大念硕士,希望有些学生会回到重庆就业。
国大同时也希望博士生在新国大重庆研究院学习两年后,未来也能回到重庆就业。陈永财透露,国大下一步也可能探讨与一些重庆企业合作,提供研究院学生奖学金,让他们学成后在重庆工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