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美台联手打造无人机,能飞多高多远?
提到诺斯洛普·格鲁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和空境公司(AeroVironment),一般老百姓都会觉得很陌生,但这两家美国企业在军工领域富有名气。前者是美国三大军工承包商之一,负责制造美国空军30多年来的第一款新型轰炸机B-21;后者开发出“弹簧刀”自杀式无人机,能在战场锁定目标一起同归于尽。
就在星期三(9月25日),诺斯洛普·格鲁曼公司和空境公司等26家美国无人机厂商所组成的产业代表团,结束了在台湾为期四天的访问。它们由美国国际贸易管理局组织率团,横跨大西洋,专门到台湾寻找可代工的零附件台厂,纳入美国供应链。
由于在台行程和讨论内容涉及敏感的台美军事合作,这一批无人机美企代表团在台动向全程未对外公开,但综合美国之音和台湾媒体报道,代表团前两天专程参访了台湾军事武器研发重镇中山科学研究院,并与包括台湾航太产业龙头企业汉翔航空公司在内的“台湾卓越无人机海外商机联盟”举行企业会谈。
台湾外交部长林佳龙星期一(9月23日)也在台北宾馆接待无人机美企代表团。他隔天在脸书发文形容这是“难得机会”,因此邀请台湾与无人机相关的政府机关、产业代表与会,期盼能促进台美在无人机领域的合作,打造更安全、具有韧性的供应链,为印太的和平稳定贡献心力。
林佳龙指出,台湾与美国的伙伴关系坚若磐石,近年来在经济及安全的合作有诸多进展。他也称,美国今年1月公布首份“国防产业战略”中,明确指出台湾为“友岸外包”的全球网络成员,美国这项战略的目标,就是希望能透过向地缘政治上理念相近、友好的国家采购,增强自身与盟友的国防供应链的韧性,同时减少对潜在对手的依赖。
台湾《中国时报》报道,无人机美企代表团本周访台主因是俄乌战争后,无人机需求大增,但供应链赶制不及,加上很多零附件都是大陆制造,美方想打造一个“非红色供应链”。
台美双方磋商多时,副总统萧美琴在幕后出力甚多,在四天行程中,安排台美业者座谈会,并在台北宾馆设宴款待。在过去,台湾政府邀请美国武器制造商进入台北宾馆并不常见。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分析,中国无人机产业规模全球居冠,而台美共商打造无人机供应链的双边交流,凸显更多产业为“去风险“而展开的种种努力,这是源于美中角力以及华府对于若干中国产品、尤其是军民两用产品的安全疑虑。
报道也指出,即使许多西方国家设法降低他们对台湾晶片制造商的依赖,但台湾凭着自身科技实力依旧成为全球供应链要角。
打造非红色供应链必使美国成本大增
台湾拥有数十家商用无人机企业,不过相较于中国大陆同业,台湾相关企业的规模不大,而且向来以生产比较小型的飞行机具为主。
实际上,美台探讨联手打造无人机一事并非始于本周,双方下来预计还会有频繁互动。
在赖清德5月20日上任台湾后不久,包括空境公司在内的27家美国国防承包商出席了6月初在台北召开的台美国防产业论坛,就无人机、军工产业等议题与台湾产官学研交换意见。
彭博社报道,继26家美国无人机厂商结束本周访台行程,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州长史提特将率领代表团于星期天(9月29日)抵台,展开为期五天的访问。知情人士透露,代表团成员包括考虑进行投资的无人机公司,这次访问目的,包括在台湾寻找零组件供应商。
台湾经济部产业发展署副署长邹宇新星期三(9月25日)接受媒体访问时透露,下个月,台湾一些大型无人机企业的高管将访问俄克拉荷马州。
学者分析,无人机是台湾次世代武器的重点项目,若能得到美企先进技术的支持,对台湾开发军用无人机也有莫大助益。而基于国家安全考量,美国打造排除中企的“非红色供应链”势在必行,只不过必然会面对成本大增的挑战。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庄嘉颖告诉美国之音,摆脱中国的“红色供应链”必然成本大增,但无人机科技目前已相对成熟,技术也不具挑战,主要考虑在成本、量产效率及对美台国内政治的冲击,因其牵涉到预算和科技技术转移。
在台北的国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军与作战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绣雯则指出,不涉及资安的电池、马达尚可采购中国制品,但包括定位、通信、飞控系统和芯片等关键零部件,即便成本高,美国等民主国家也必须另辟采购管道。
台湾积极打造无人机国家队
鉴于全球无人机市场需求庞大,台湾已立下雄心目标,2028年前达成无人机月产能1万5000架,并带动整体产业产值达300亿元(新台币,12亿新元),与目前相比,成长幅度约10倍。
为了推动无人机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台湾经济部9月10日宣布成立台湾卓越无人机海外商机联盟,由台国防部将退役的汉翔董事长胡开宏担任联盟主席。该联盟星期一(9月23日)于台中举行誓师大会,共有逾40家厂商出席。
汉翔表示,联盟首要目的是整合厂商技术相互提升,并放眼全球销售市场,带着台湾的厂家去争取订单,陆续会有一些海外行程展开。汉翔因为长期进行机体结构的组装生产,有足够量能协助无人机量产,看好联盟成立后,能整合台湾技术与量产能量,打造台湾无人机所谓的“国家队”。
不过针对创立台湾品牌一事,台湾国防部长顾立雄泼了无人机业者一把冷水。
顾立雄上周在台北对媒体说,台产无人机可能不适宜亮出台湾品牌,但可成为国际供应链的一环,特别是台湾握有半导体晶片的强项,美国现特别强调“去中化、去红化”,这对台湾而言,是一个机会。
打入西方供应链固然是重要商机,但在汉翔与其他台湾无人机业者看来,代工生产并非终极目标,若是循军售管道向美采购的无人机,重要零部件是由台湾代工,为何不直接向台湾下单?
美国大部分军用无人机的生产依靠国防承包商。据纽约时报中文网报道,台湾想在美国及其盟友的无人机设计和制造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会面对一定障碍。
报道指出,美国政策制定者也许会对过度依赖台湾的无人机零部件持谨慎态度。有些人担心工业秘密会泄露给中国大陆。如果台湾被大陆封锁或攻击的话,美国无人机制造商可能会失去重要零部件供应。
无论如何,美台联手打造无人机,想必获益最大的会是宝岛这一方,但目前还无法确定的是,这台无人机能飞多高多远,又能否赶超正在领飞的对岸?
毕竟一台巴掌大的无人机,从芯片、电池、传感器到陀螺仪,这些零部件背后的供应链千丝万缕,要把大陆厂商完全排除在外真没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