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深陷弊案风暴 台湾“第三势力”会消失吗?
柯文哲弊案一波三折,风暴还在持续延烧。台湾高等法院9月4日撤销此前台北地方法院的无保请回裁决,要求地院重开羁押庭。
此前一周,台湾检方侦办“京华城容积率弊案”,依贪污重罪声押前台北市市长、现任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及副市长彭振声,台北地方法院却在柯被地检署关押近70小时后于9月2日凌晨裁定柯文哲“无保请回”,而彭振声则羁押禁见。台北地检署随即表示不服台北地方法院驳回声请羁押柯文哲的裁定,向该院提交了抗告书,请求转呈台湾高等法院。
台湾舆论关注,由于柯文哲被检举涉入的司法案件不仅京华城一案,尚有台北第一果菜市场重建、士林科学园区土地重划以及政治献金丑闻等多起风波,即便柯文哲强力否认所有罪行,但各家民调显示民众党支持度已遭重创。在今年大选中崛起成为台湾国民两大党之外的“第三势力”和“关键少数”是否会走向终结?台湾政坛是否会失去制衡蓝绿的一股力量?
台湾清华大学荣誉讲座教授小笠原欣幸上周接受日本《朝日新闻》访问时说,柯文哲爆出司法丑闻后,预估民众党支持度会腰斩,仅剩下10%的铁粉,而民进党为夺回本届总统大选流失的选票会全力攻击柯文哲。小笠原教授预测,2026年台湾直辖市及地方县市大选“将重现蓝绿两党对决,民众党可能会被边缘化”。
也有分析认为,问题恐在于第三势力自己内部,两党制与多党制的设计本身没有孰优孰劣的绝对性答案。美国圣汤玛斯大学国际研究讲座教叶耀元便向解释,柯文哲虽然政治生命走到尾声,但“第三势力并不会因此消失”。
2024台湾大选后现“三足鼎立” 普通民众如何看未来政局?
叶教授说,民众党的八名立法院立委“是跟党不跟人(柯文哲)的”,接下来要看民众党谁主政,而这个人是否有能力重组党内士气才能判断民众党生死。他告诉记者,就算民众党走不下去,那也要等到2028年立委及总统大选之后才会完全泡沫化,“而台湾的选制与民情本身就预留了些许小党生存的空间,只要有一个凭时运而起的政治人物,就会有新的第三势力出现。”
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IU)全球贸易首席分析师马志昂(Nick Marro)则分析称,民众党的存亡关键在于能采取什么手段重新赢回公众信任。“公允来说,民众党确实面临认同危机。”马志昂解释,民众党对选民的吸引力是它曾代表了台湾政治中蓝绿两党之外的第三种选择,这想法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尤其是年轻选民,他们对国民党的亲中倾向持怀疑态度,但对民进党执政近十年却无力解决住房或低薪问题感到焦虑,但他们现在发现民众党是“说一套做一套”。
图像来源,Sun Wei-mang
第三势力遭遇重创
台湾电视台TVBS的民调中心9月3日的最新千人民调结果显示,台南市民支持民众党的比例已由一月的15%下滑到只剩6%。
而网媒《美丽岛电子报》8月26日发表的民调指出,民众党反感度高达65.3%,是该党2019年组党以来的最高。该民调又指出,传统民众党的支持者多为40岁以下的选民,此次调查发现,20至29岁的受访者对民众党反感(45.6%)高于好感(38.3%),30至39岁则更明显,有58.7%的受访者对民众党表示反感,28.2%好感。
另一台媒《镜新闻》也在8月27日公布民调结果,民进党支持度为40.0%,国民党为21.2%,民众党为14.4%;交叉分析显示,民众党20至24岁支持度22.1%,与上次该机构调查结果已经流失17.7%、25至29岁支持度亦跌到30.7%,与上次调查相比减少了11.7%。
分析称,年轻族群是过往民众党支持者的核心,失去他们的信任等同于重创该党整体支持率。
不过,柯文哲上周被声押时,数百名柯文哲的支持者便在台北地检署门口静坐聚集,根据台媒报导,支持者们不时高喊口号“程序要正义!司法要公平!”“相信清白!柯P加油!”参加集会的医师杨大纬在个人脸书(Meta)专页称柯文哲不是完人,“有着数不尽的缺点,但一路走来,他总是让我看到,他愿意反省改进,每一次相处,我都感受到他的单纯与善良,无论如何,我都很难相信他会去拿不该拿的钱。”
另一名柯粉、署名许雅纯的支持者也留言称,“您辛苦了阿北好好休息,熬到3点多看到无保请回感动落泪。这几天的煎熬,我没挺错人!”
经济学人智库马志昂称,“民众党对廉洁治理的关注也是一个该党的主要卖点,这就是为什么当前金融丑闻对该党如此关键。”他说,该党领导层正面临心口不一的指控,致使支持者感到沮丧。因为过去民众党曾大喊“改变成真”,但事情仍然“政治如常”。
不过,民众党会就此泡沫化吗?马志昂说仍然不太可能。他强调,柯文哲此前曾在台湾政坛中掀起浪潮,面对政治海啸仍有若干死忠支持者,因此最大的问题是,该党能否重建这种支持群众,并将其转化在2028年总统大选,不过柯若消失在政治舞台上,该党未来选战看来是会更加艰困。
多党制或两党制?
柯文哲陷入政治风暴,民众党支持度受重创,也引发了台湾舆论对于“第三势力”或“多党制”消逝的忧虑,有人坚持认为多党政治优于两党政治。但这是否各界都认同的真理?
东海大学政治系主任张峻豪教授举例称,欧洲国家多党制的成形有其特殊历史社会背景,譬如语言、经济、意识形态的多样化,再加上这些国家多是“内阁制”以国会为政治中心,并设计出“比例代表制”(指分配议会席次的标准来自每一参选组别所得的选票占全部的百分比,譬如有30%的选民投票予某一政党,那该政党就能在议会上取得30%的席位),多党制也比较容易出现。
张教授,台湾的立法院席次则以以单一选区两票制选出多数议员,比例代表制选出的立法委员则仅占三分之一,若政党得票数没有拿到总票数的5%以上,就连一个席次都无法拿到,对小党自然不利。
但是,张峻豪强调,多党制是否优于两党制并非绝对,需要依照各国不同。他认为,在多元并且意识形态分歧的社会自然比较适合多党制,但在一个左右以及统独两个意识形态版图是清楚对立、分庭抗礼的社会,两党制是比较合适的。譬如,以欧洲来看,多党合作时而产生联合政府,政府的稳定性可能受到影响,政策执行的连贯性和效率可能降低。而在某些情况下,比例代表制可能使一些极端主义政党获得代表性,导致政治极端化。
以台湾为例,马志昂则说,所谓“权力使人腐化”,回顾民进党的历史,该党长期以来被视为反体制的政党,旨在将更激进的理念推进政治主流,而民进党现在成了执政党,也就是体制的一部分。因此,他认为,“第三政党的存在或可以成为持续挑战政治现状的重要工具。即使这些政党及其理念最终被两大主要政党吸收,还可以有下一个挑战者出现。”
有分析称,民众党今年拿下立法院八席,成为关键少数之后,试图与最大在野党国民党合作,亟欲扩大立委及立法院的权力范围抗衡中央,引发台湾政坛激烈辩论及政治对抗。这一议题背后,正是多党制及两党制以及内阁制或总统制在台湾的权力对抗,“关键少数”的小党想要将政治权力从总统移转到国会。
叶耀元教授认为,台湾政治因为中国及统独因素,加上选举制度的设计,自然容易成为两大党(背后代表的统独立场)的对决。因此,对于民众党等人提出在台湾“超越蓝绿政治”,叶教授有所质疑。
“民众党的支持者多数都只是不喜欢蓝绿而已,但却不知道他们并没有办法超越蓝绿,毕竟中国对台湾的威胁,以及统独问题,从来都不是假议题。”叶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