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台湾假信息泛滥导致社会缺互信 逾六成民众希望政府立法打假


 新闻归类:台海局势 |  更新时间:2023-05-20 07:21

台湾事实查核教育基金会星期五(5月19日)发布的假信息年度调查显示,网络假信息泛滥导致社会缺乏互信,逾六成民众希望政府立法打假、科技平台限制假信息流传。

这是台湾连续第二年针对假信息与事实查核的调查,采取电话访问和网络问卷的混合方式进行。发布会由事实查核基金会董事、卓越新闻奖基金会董事长苏正平主持。大会也举行高峰论坛请专家解读。

调查发现83%民众过去一年有收到假消息,高于去年的74.5%。对此,台湾事实查核中心总编审陈慧敏在论坛指出,这不能直接理解为台湾假信息状况恶化,而是民众对假信息的识读意识提升。

民众认为假信息的三大来源是媒体、政治人物和境外势力;同时网络假信息泛滥影响社会信任与官民互信,包括66%民众不信媒体、62%不信政治人物、55%不信任政府施政。

陈慧敏认为,这是信息生态圈的重大危机。媒体应合作创造有公信力的资讯空间,查核组织也应推广信息识读的工具,让事实查核资源更方便好用。

参与撰写分析报告的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所长洪贞玲说,58.6%民众知晓民间辟谣资源和事实查核组织,包括事实查核中心、CoFacts真的假的、趋势科技防诈达人、Line讯息查证和美玉姨等。47.6%受访者会使用这些辟谣资源,知晓以及会使用的比率都高于去年。60.4%肯定民间辟谣资源有公信力,高达82%认为事实查核中心具公信力。

调查显示,民众选择的辨伪方法,依序为与亲友讨论、听专业人士的判断、查阅书籍和资料、使用事实查核机制。八成民众遇到假信息都会去提醒亲友、超过四成会分享澄清假信息的贴文,显示人际互动对抑制假信息最有效。

为了解事实查核能否有效更正错误认知,今年的调查新增一项实验,根据政治类和健康类的两组谣言进行辟谣,结果验证民众对政治谣言“只看立场不理事实”,辟谣效果因政治倾向打折扣,再努力澄清也是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

执行实验和调查的台大政治系教授张佑宗说,虽然蓝绿两端的选民难以动摇,但台湾中间选民约占四成,因此事实查核仍然必要,可影响占多数的中间选民,进而左右选举结果。

针对如何打击假信息,超过六成民众认为政府和科技公司应限制假消息流传,九成民众支持立法要求社交媒体建立假信息自律机制、六成民众认为互联网平台应付费取得新闻授权。

洪贞玲指出,今年支持政府立法管制网络假信息的百分比,与去年近七成稍微调降,不排除是因为去年8月管制网络言论的《数位中介服务法》草案引起巨大争议,令民众因担忧影响言论自由而有些保留。

在野党当时批评,此“恶法”让执政党扩权和针对异议,执政党立委则担忧“猪队友”冲击选情。

不过,台湾大学法律系教授苏慧婕指出,打假是“永恒的打地鼠游戏”,还是必须根据媒体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立法,才能缓和网络平台营运模式纵容假信息泛滥、侵蚀民主社会根基。

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志柔则说,假信息年度调查显示,社会对假信息的认知程度或“病识感”提高,加上事实查核工具普及化,为有热情和影响力的人提供养分,有助于促进社会针对政治假信息的讨论,打造健康的媒体资讯生态。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