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咏红:马英九充满政治意涵的祭祖之旅
北看记
卸任台湾马英九上星期天(3月19日)突然宣布下周访问中国大陆祭祖,如平地一声雷,震撼台湾政坛。
马英九将成为两岸分治74年来首位踏入中国大陆的卸任台湾领导人。据知情人士在台媒上透露,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也是迟至19日晚突然获悉消息,党内高层第一个反应是:“死定了!明年总统选举大变数!”还有人疑虑,马英九这节奏,难道是想参一脚在2024年再战总统大选?
但在随后听说马英九此行定位在祭祖和青年交流,不会会见中国大陆国家主席中国官方、不会发生蓝营害怕的第二次“马习会”,一些蓝营人士松了一口气,甚至出现180度态度大转向,认为:“太好了!”
今年73岁的马英九将与四个胞姐妹同行,并率30名台湾学生一同赴陆。他特意避开了北京,行程主要在华中地区,细看大有文章。
他将在27日从上海抵境,第一站先到南京拜谒中山陵,接着参访国民党执政中国时期的中华民国总统府遗址、孙中山故居、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以及专门收藏民国时期中央机构档案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他的第二站转往武汉,参访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然后乘高铁到长沙参访母亲的母校周南中学、再前往老家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白石镇祭祖、参访父亲的母校岳云中学,抗战时期中国战区其中一个受降仪式所在地湖南大学科学馆。
12天行程的下半程包括到民国政府当年的陪都重庆,参访父亲母校中央政治学校与国民党抗日将领张自忠烈士陵园。最后一站回到上海,参访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以及和平饭店。孙中山遗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最早就是在和平饭店喊出,海峡两岸第二次“汪辜会谈”也在这里举行。
他将踏足的南京、武汉、重庆分别曾是中华民国首都、临时首都与陪都。围绕清明祭祖这个出发点,马英九其实也将一路追思中华民国在大陆的起源与发展轨迹,从首站拜谒中山陵与原总统府,就是暗喻了中华民国的法统,提示国民党曾经统治大陆的史实、凸显国军为中国抗日做出的重大贡献和牺牲。
相较于2005年,台湾卸任副总统连战首次“登陆”进行的八天“和平之旅”。马英九这次的12天行程不仅更长,政治寓意也更强烈。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北京对马英九这样的行程规划提供了很大空间,可以说是超常礼遇,展示出中国对马英九的信任和彼此的默契。
马英九在大陆将有公开发声的机会,除了在中山陵做公开讲话,他们一行还将在三所大学举行学生座谈。据说,马英九一直对两岸青年彼此日益敌视忧心忡忡,认为非常有必要多交流促进了解。
他的这点心念得到北京的认可,说明虽然西方不断有评论形容“今日乌克兰、明天台湾”,实际上大陆并不希望被好战的民意裹挟,不希望两岸兵戎相见。
大陆国台办发言人20日也公开说,慎终追远是中国人的传统,“大陆方面欢迎马英九先生来大陆祭祖、参访,并带领台湾青年学生前来交流”,愿意“提供必要协助”。据台媒报道,重庆当地接待单位已开始四处收集马英九父亲马鹤凌当年在中央政治学校的相关资料,相信会给他十分热情的接待。
在这个氛围与行程中,马英九会在大陆说出“中华民国”,将自然与合理,相信北京也有心理准备。
因而,马英九有机会通过访陆的实际行动与言行,让九二共识在台湾“去污名化”。“九二共识”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谋求国家统一,但是台方认为两岸对“一中”的认知各有不同(分别是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不承认有认知的不同,但是同意“在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中内涵。
这种以彼此互不否认作为共识的创造性模糊,曾经让两岸既维持现状,又促进了往来。然而,自从2019年北京提出“两制台湾”以后,“九二共识”被直接等同于一国两制,在台湾上次总统大选前后被选民抛弃,甚至连一些国民党人也避之不及。马英九此行如果能将九二共识“去污名化”,应该是他本人与北京乐见的成果。当然,这也取决于北京对台方所主张的九二共识后半句“一中各表”的容忍度。
民进党籍的台湾蔡英文在2021年的双十演说时抛出“坚持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并且在字里行间把中华民国的历史分割,分为1949年前的38年与后72年,并将后来的中华民国说成“中华民国台湾”,不提中华民国在大陆的法统。马英九此行恰好是凸显“中华民国在大陆”的两岸共同历史。
他此行既对冲了蔡英文本月底访美的影响,也不乏牵制蓝营内部意识形态、包括本土派政治明星侯友宜的作用。
而他此行的最大风险,是被抹红为卖台、被视为大陆促统的棋子。这一点既须要他本人机智应对,更取决于大陆节制,避免利用他的访问进行过度的统战操作。然而,在中美对抗加剧的国际形势下,相信北京也会小心翼翼,避免操之过急。
在疫情后赴陆,作为娴熟的政治人物,马英九精心布局的大陆行,不乏以此影响政治、建立个人历史定位的用意,但也确实流露出他内心的家国情怀。
外界乐观期待,此行能为他个人与两岸带来三赢结果,毕竟维持现状才是两岸的最大公约数,和平更是整个东亚期盼,降低紧张怎么说都是一件必要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