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俄乌启示美对台战略模糊破功?
美国一向对台海推行所谓“战略模糊”政策,包括不讲明一旦中国大陆武力攻打台湾时,会不会派兵支援台湾,也不明说美军一定不会介入。
过去几十年间,美国认为态度暧昧的“战略模糊”在台海打造出了微妙平衡。背后逻辑旨在同时迷惑北京和台北——北京难以确定华盛顿会否对其攻台袖手旁观,台北也忧虑美军拒绝支援而不敢单方面宣布独立。
中国大陆与台湾、俄罗斯与乌克兰,两者之间本质上无可比性,但在俄罗斯攻打乌克兰之后,美国对台的战略模糊政策是否管用引发议论。
有分析指出,西方阵营在乌克兰危机中陷入“安全两难”的困境,乌克兰想加入北约,北约不敢收,怕触及俄罗斯底线,进而触发战事。当下世人看到的是,乌克兰没入北约,俄罗斯就动手了。或许普京的盘算是,如果终须一战,那就先下手为强,先发制人后受到制裁,这个代价要比美国一旦在乌克兰部署军力来得小。
“战略模糊”能遏制战事?
乌克兰没入北约就挨打,把场景从欧洲换到亚洲,台湾会不会即便没宣布法理台独,也招致北京武力收复?
俄罗斯入寝乌克兰,让“战略模糊”政策能有效遏制战事的说法受到质疑。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上月27日跳出来呼吁美国放弃对台模糊战略,改为明确表示其保卫台湾的立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隔天迅即批评安倍,呼吁日本停止“挑衅滋事”。
美国智库“2049计划研究所”资深主任易思安(Ian Easton)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也表示,战略模糊应该调整。他说:“俄乌战争带来的核心教训就是,战略模糊行不通,孤立可能受攻击、脆弱的民主政体是很危险的。”
美国史丹佛大学胡佛研究所学者欧斯林也撰文说,当解放军的现代化程度较低时,美国采取战略模糊有其道理,但现在中共领导人对解放军的能力更有信心了。他认为,美国政府若行战略模糊政策,小心翼翼走微妙路线,可能只会压制美国,而不是中国。
在台湾内部,已退出民进党的台湾名嘴沈富雄上周三也在其面簿写道,西方在乌克兰危机中所突显的最大弱点,就是乌克兰一再要进北约,北约不敢接纳。“文明世界不能师出无名,这就是“战略模糊”的最大弱点。”
沈富雄说,过去不少人认为战略模糊对台有利,因为让北京摸不清美国的上限就不会轻易对台动手,由乌克兰的教训看来,这是大错特错。他说:“战略清晰后,台湾人就不用一天到晚问两个问题:一、老共打来,美国会不会出兵?二、美国如果出兵,台湾要撑几天,美军才到?”虽然多数台湾人都认为美国一定出兵,心里又没那么笃定,乌克兰的孤立无援更加深一层疑虑。
台湾深绿学者赖怡忠为此撰写长文分析称,战略模糊对于台海维和以及促进乌克兰安全的效果,要被严厉质疑。
赖怡忠本2日在思想坦克网站发布的文章中说,乌克兰没加入北约,美国在战争发生后,也持续表示不会派军进入乌克兰抗俄,以免刺激俄罗斯而导致战争升级。但俄罗斯照打不误,还加派军队攻击,“这一切的发展大大打脸“战略模糊”。”
赖怡忠说,吓阻台独使北京不会动武,以及禁制乌克兰加入北约以换取俄罗斯不会感到不安全,两者同样都以“一个还没发生的政治事件来劝服另一方不要采取军事行动”,但完全没对军事行动提出任何相应的吓阻或是惩罚措施。“这种不针对问题,硬是将完全不同性质的行为放在一个天平上处理,当然永远达不到平衡。”
台湾问题在美印太战略报告未突破战略模糊
有关美国放弃战略模糊的呼声在特朗普政府执政后期壮大,但拜登政府上台至今没有公开表明要调整战略模糊政策。在俄乌战事爆发后,陆续有美国学者和退役将领撰文呼吁政府调整战略模糊政策,但没有迹象显示这一改变会发生。
在美东时间2月11日发布的拜登任内首份印太战略报告中,台湾问题被放在更广泛的地区稳定问题上阐述,但没有突破战略模糊原则。
据BBC中文网报道,报告称:“我们还将与该区域内外的伙伴合作,维护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包括支持台湾的自卫能力,以确保台湾的未来能够符合台湾人民的意愿和最佳利益,并在和平的环境中决定。”
报告也提到,美国未来的做法仍将支持一个中国政策的原则,并重申台湾关系法、三个联合公报和六项保证中的承诺。这些都是华盛顿对北京、华盛顿对台北的基本政策方针,若用一个大标题来概括这些个别方针,那就是所谓的战略模糊。
去年5月4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主管坎贝尔在出席英国《金融时报》举办的全球座谈会时称,美国不会公开作出“协防台湾”的表态,因为这种做法存在“重大利益缺陷”,这等于否定了美国有意调整战略模糊政策。
在俄乌开打之后,美国台湾问题专家、马歇尔基金会亚洲项目主任葛来仪上月28日在一个论坛上问坎贝尔,美国是否应该改变对台湾的战略模糊政策。据美国之音报道,坎贝尔以简单的几个词来重申美国对台湾的立场:“一贯、有力、两党和长期”。言下之意,也没有要为战略清晰开绿灯。
在美国学界和政策圈当中,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协会主席哈斯(Richard Hass)是认为须用更坚定的手段对付中国的代表人物之一。哈斯在2020年发表文章分析称,美国的战略模糊已经“寿终正寝”,美国应实行战略清晰政策,明确表明华盛顿将就北京对台使用的任何武力作出回应。
葛来仪则认为需要继续战略模糊。她反对无条件做出军事承诺,因为如果没有审慎评估美国将对于“怎样的”威胁做出承诺,反而会直接让中国“豁出去”,选择最直接的动武选项。同时一个重要考量是台湾方面,葛来仪认为,虽然现在台湾蔡英文的政策和行事作风相当稳定,且和美方的默契很好,但是美国无法确认接下来每一个领导者都是如此。
“战略模糊”分两部分?
台湾《联合报》副总编辑郭崇伦本月3日撰文提出一个观察点,乌克兰战争改变了大家的认知,现在可能倾向将“战略模糊”分为两部分:对台湾,这部分不变,仍是战略模糊,以防止台湾走向台独,但另一部分,强烈警告大陆不得动武,否则美国将军事介入台海,则愈来愈清晰。
在具体操作上,美国在乌克兰战事爆发后没多久,就宣布由前国防、国安高层官员组团赴台。郭崇伦认为,美国借此宣示对台湾的防卫决心,让台湾与印太盟邦对美国的决心与承诺,不须有怀疑。
战略模糊符合美国利益
美国台湾观测站去年曾发文分析指出,从美国的角度来看,维持模糊的现状,的确长时间以来都是最符合其国家利益的作法。
文章分析称,即便美国面临中国的霸权挑战,尝试正面压制北京的这个节骨眼,华盛顿的态度都没有明确的改变。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来说,战争带来的花费与死伤,将无法跟现阶段用围堵方式来形成实质压制中国的现状比拟。也正因为如此,美国顶多只会“微调”战略模糊,例如更加强调北京如果动武的话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以及不断释出讯号说美国会做必要处置,但不会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放弃这一策略,也不会明确地做出“会出兵协防台湾”的承诺。
文章还说:“美中关系必须走到不可修复的那一步,美国才有可能会在台湾问题上,不再打模糊仗。”
费正清中心台湾研究小组主任戈迪温(Steven Goldstein)把话说得更白,他提个醒说,战略模糊是美国用以维护自己利益所采取的政策,而美国自1979年实施的“一中”政策演变至今,其目的也是为了要让美国能够维持与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工作关系。
“要走向战略清晰将为美国与中国大陆的关系带来破坏性的效果。如果战略模糊能做适度地配置而且有同样作用,那么战略清晰就不是一个会被考虑的东西,至少从美国的观点来考量是如此,如果它想持续与台海两岸都保持工作关系的话。”
可预见的是,美国不会随意调整战略模糊政策,而如果真做出调整的重大决定,很可能意味着台海局势紧张将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俄乌战争对台湾最大的启示应该是,别走偏锋挑衅,自身做好万全思想准备和自我防卫,别老问“老共打来,美国会不会出兵”,天晓得这谜底会以什么方式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