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旭:中美对抗不再是两会“房间里的大象”
早点
京腔新韵
在各界瞩目中,新任中国外交部长秦刚星期二(3月7日)首次亮相两会(全国人大、政协年会)记者会。
与他的前任王毅相比,这名“60后”外交高官在首秀中略显拘谨,表情和肢体语言不多。近两个小时的记者会上,秦刚总共回答14道中外记者提问,比去年两会上,王毅外长的记者会少了近一半。
不过,中美关系、俄乌战争、台海问题等重大课题,秦刚都没有回避。面对“战狼外交”这样的尖锐话题,他还打趣,当初自己出使美国时,美国媒体惊呼“战狼来了”,如今回到北京出任外长却没了这个称号,让他“若有所失”。
纵观整场记者会,令人印象最深的还是中美关系对中国外交几乎无所不在的影响。
无论是中日关系、周边形势,还是俄乌冲突、台海问题,秦刚的回答都直接或间接扣回中美这个大主题,这显然是北京各项外交事务的重中之重。
秦刚在阐述中美关系时,用了一些比喻。比如,他批评美国的对华认知和定位出现偏差,“第一粒纽扣扣错了,导致美国对华政策完全脱离了理性健康的正轨”。
他也用奥运会田径赛打比方,指责美国不是想如何跑出自己的最好成绩,而是要绊倒对手,“甚至想让对方参加残奥会”。
他还连放重话,指责美国所说的竞争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并称要中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办不到”。
秦刚去年12月底上任时,正值中美元首峇厘岛会晤后不久,双方还在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做准备,北京仍对缓解中美紧张关系抱有希望。
短短两个多月,中美经历多番波折。先是传出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要访台,双方之后又因气球事件针锋相对,美国也与日本、荷兰达成限制中国进口先进芯片制造设备的协议,对华进一步展开科技围堵。本周二又有消息指,台湾蔡英文计划下月访美,与麦卡锡在加州会面。
在两会前,已经升任中共政治局委员的王毅展开“拉欧抗美”之旅,在德国慕尼黑向布林肯表达北京在气球事件上的立场。他还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当着各国政要言辞激烈地把美国痛批了一顿,接着到访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
中美关系出现“小阳春”本就是奢望,经历这些波折,稳定两国关系的契机更淡了。从秦刚的记者会看,北京已然调整早前略微趋缓的态度。“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要中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办不到”等强硬表态,显示北京已认定,华盛顿所谓的“竞争”,是要“致残”中国以延缓中国发展。
其实在外长记者会前一天,中国官方的一番表态,也显示北京可能已不再对中美关系抱太大幻想。
据中国官媒报道,中国官方星期一在参加全国政协的一场讨论时,罕见地用尖锐措辞批评美国,指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实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围堵、针对,给我国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这些年来,中国领导人在公开场合谈到中美关系时,频繁用“某些国家”这种不点名方式对美国提出批评,但从未指名道姓。
在以部署国内经济运行、回应社会关切为主轴的两会上,无论是中国国家领导人还是其他官员,通常也只以概括的方式论述外部环境,鲜少把来自美国的压力说破。
回想五年前的换届两会,当时中美陷入贸易战,美国刚开始加大遏制中国企业力度,禁止中兴购买美国芯片、力阻华为参与西方国家的5G网络建设。那年两会的总理和外长记者会都曾回应过中美贸易战问题,但措辞温和,都以呼吁心平气和的谈判和建设性的对话为主。而其他官员在当年两会的记者会上,更是小心翼翼避免触及中美矛盾的问题,同事当时还形容,中美战略竞争在两会上犹如“房间里的大象”。
五年过去,中美关系不断恶化。华盛顿在对华强硬上形成前所未有的共识,铁了心要遏制中国发展,持续在台湾问题上试探北京底线,有人甚至怀疑华盛顿正在诱导北京进入战争。北京高层则不再避讳“房间里的大象”,更频繁地强调“斗争”,透出不再以妥协的方式寻求中美关系缓和、开始为中美关系“你死我活”做准备的迹象。
中美对抗已经进入更危险的新阶段,这着实让人担忧,两个大国一旦陷入“你死我活”,整个区域都会被拖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