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展馆游客可看文物“美妆”
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三星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去年12月开馆。游客在这里不仅能一睹新出土文物,还能近距离观看文物工作者为文物“美妆”。郭汉中介绍,馆中的工作和参观区域以透明玻璃门窗隔断,游客的声音并不会干扰文物清理修复工作,同时也能让游客更好认识文物修复全过程。
中国首个对公众开放的文物保护与修复馆,去年底在四川三星堆博物馆落成开馆。《联合早报》记者上周再度到访三星堆,发现去年5月还躺在考古现场祭祀坑中的大量文物不仅都已出土,部分还摆在新馆中供到访者欣赏,其中包括迄今在三星堆发现体量最大的青铜大面具。
三星堆遗址位于成都以北的广汉市,面积12平方公里,首次发现于上世纪20年代末,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继1986年对一号和二号祭祀坑进行抢救性发掘后,中国考古团队2019年底在原先两个祭祀坑周围新发现六座祭祀坑,隔年10月展开主动性发掘,再让大批珍贵文物重见天日。
目前发现最大的青铜大面具宽131厘米、重66公斤,出土于被誉为“聚宝盆”的三号坑。三星堆博物馆文保中心副主任郭汉中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介绍,从新发现六座祭祀坑中提取的文物目前尚处于清理阶段,包括对青铜大面具等也都仅采取物理上的支撑加固,并以文物在坑中的原始样貌展示。
早在1984年就开始参与三星堆考古修复工作的郭汉中透露,对出土文物的修复未来还须经专家团队和国家文物局审批方可启动。
面积约1000平方米(相等于约两个半篮球场)的三星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去年12月开馆。游客在这里不仅能一睹新出土文物,还能近距离观看文物工作者为文物“美妆”。
郭汉中介绍,馆中的工作和参观区域以透明玻璃门窗隔断,游客的声音并不会干扰文物清理修复工作,同时也能让游客更好认识文物修复全过程。“(这种新做法)更有吸引力,不像原来很闭塞的,不让大家看。”同时,为满足游客想尽快看到新出土文物的期待,修复馆也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物加速对外展示。
新馆目前还展示从5号坑发现、尺度和体量上空前的金面具;从4号坑发现,姿势奇特的青铜扭头跪坐人像等。
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受访时说,修复馆开馆以来非常受游客欢迎,成都近期疫情再起前每天有上万人次的游客量,目前疫情下单日还仍接待3000多人。
她说,在四川省文物局牵头下,博物馆和考古团队之间设立联合工作机制,通过这项创新打破以前各自独立运行的做法,同时加强两个机构的合作,从考古、修复,再到展示能无缝衔接,让博物馆得以更快展示新出土文物。
据了解,新发现六座祭祀坑的考古发掘工作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共出土文物近1万3000件。除5号坑和6号坑年代稍晚,其它四座祭祀坑埋藏年代一致,为商代晚期,距今至少3000年。
已在三星堆遗址工作30余年的考古专家雷雨受访时透露,目前从八个祭祀坑中提取的文物尚有不全;三星堆出土器物一般是三个一组,但目前有些组合只发现其中的一二件,“这种现象还不少”。
他预告,祭祀坑文物提取收官后,考古团队可能会往三星堆遗址北面区域勘探,“应该还会有精彩的文物”。
三星堆新一轮考古成就会加速申遗步伐
雷雨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三星堆工作站站长。他说,三星堆目前仍未发现文字踪迹,专家目前寄希望于7号坑发现的、被称为“月光宝盒”的龟背形网格状器,“如果这个方面仍然没有(文字)的话,的确是很难找到”。
另一方面,朱亚蓉介绍,三星堆与在成都的金沙遗址已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目前被列入中国的申遗预备名录,相信三星堆新一轮取得的考古成就会加速申遗步伐。
但她坦言,三星堆和金沙作为没有外在建筑的土遗址,申遗方面比较吃亏,尚须继续加深考古发掘研究的深度,以增加成功申遗的砝码。
三星堆博物院今年3月也开工建设新馆,总投资逾14亿元人民币(2亿8800万新元),面积5万5000平方米,将是现有场馆建筑面积的五倍,预计明年底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