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香港特稿:六大熊猫聚港 卖萌力挺经济


 新闻归类:香港澳门 |  更新时间:2024-12-15 07:21
香港特稿:六大熊猫聚港 卖萌力挺经济

中国中央政府第三次向香港赠送的两只大熊猫——“安安”和“可可”12月8日公开亮相,加上在香港居住17年的大熊猫“盈盈”和“乐乐”成功交配,今年8月诞下龙凤胎,居港的大熊猫家族已有六名成员。连月来,港府及香港商界纷纷推出各种活动,希望借此发展“熊猫经济”。六只大熊猫能否带火香港经济?

集海陆动物展览、机动游戏、大型表演于一体的香港知名主题公园——海洋公园,每天上午10时才开门迎客。12月8日早上开园前半小时,门外罕见出现五六条排队的人龙,每条人龙有200米长。

不少游客头戴大熊猫头饰,手抱大大小小的熊猫公仔,心急地等候入场。他们的目标都是中国中央政府赠送给香港的一对大熊猫——“安安”和“可可”。

经过两个多月的隔离检疫,安安和可可当天在海洋公园首次与公众见面。公园上午10时一开门,一众大熊猫粉丝随即跑步冲向它们居住的四川奇珍馆,希望第一时间见到这对大熊猫。馆里很快就被入场的访客挤得水泄不通。

由于等候入馆的人太多,四川奇珍馆不得不采取分流措施,每批容纳约100人进场。游客必须先在馆外领取时间卡,再按照获分配的时间进场,每批参观时间为10分钟。

第三对中国中央政府赠港的大熊猫“安安”和“可可”12月8日在香港海洋公园与公众见面,当天众多访客在熊猫馆舍外排队领取入场券。(中新社)

到了正午时分,当天派发的时间卡已经要轮候至下午4时30分。不过大部分访客都说,只要有机会一睹安安和可可的风采,并不介意漫长的等候。

除了香港本地巿民,不少海外旅客当天也慕名到场。来自美国的游客安东尼与女友到香港旅游,这是他第一次到现场看大熊猫;他的女友是大熊猫粉丝,在安安和可可首日公开亮相,便急着来看它们。

正式与公众见面前,大熊猫可可12月2日在香港海洋公园举办的媒体预览活动中亮相。(法新社)

安东尼对于能亲睹大熊猫感到非常兴奋。他说,两只大熊猫体型大但十分可爱,自己在探访后已变成大熊猫粉丝,打算与女友在离开香港前,再到海洋公园探望大熊猫。

安东尼说:“香港有大熊猫,相信会吸引更多外国游客到香港旅游消费,因为在美国很少有机会能看到大熊猫。”

香港与大熊猫1997年结缘

香港与大熊猫的结缘始于1997年,当时中国中央政府为了庆祝香港回归,决定向香港赠送第一对大熊猫“安安”和“佳佳”。1999年,安安和佳佳正式与港人见面。

这对可爱的大熊猫在海洋公园成长和生活多年,给港人带来了许多欢乐回忆。它们已先后于2016年和2022年离世。

在2007年香港回归中国10周年之际,中央政府向香港赠送第二对大熊猫“盈盈”和“乐乐”。时至今日,盈盈和乐乐已经在香港生活了将近20年,成为香港市民心中的“城市之宝”。

今年是香港特区成立27周年,北京官方第三次向香港赠送一对大熊猫——“安安”和“可可”。随着安安、可可在12月8日公开亮相,加上来港10多年的盈盈、乐乐成功交配,在今年8月诞下龙凤胎,居港的大熊猫已经有六名成员,组成强大的熊猫家族。

大熊猫安安和可可12月8日首次在香港海洋公园亮相,访客围着安安拍照留念。(彭博社)

四只新的大熊猫萌爆的样子,过去数个月在香港社会狂吸粉丝,掀起一股大熊猫热潮,风头一时无两。

香港政党民建联在9月至10月以电话形式访问了720名港人,调查结果发现,逾半数受访者希望到海洋公园探访大熊猫,并希望海洋公园能推出与熊猫有关的创意产品。近六成受访者也表示,若有亲友来港,会推荐他们到海洋公园探望大熊猫。

“熊猫经济”为疲弱旅游业注入动力

旅游业是香港经济的一个重要推动力,但过去几年受到冠病疫情打击,香港旅游业一直表现疲弱。港府在疫后为了重振旅游业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效果并不显着。

香港立法会秘书处今年11月发布的一份最新研究文件显示,2023年访港旅客回升至3400万人次,但只达到2018年高峰时期的一半水平。今年首九个月共有3260万人次旅客访港,与去年同期相比反弹40%,不过仅恢复至2018年同期水平的七成。

如今香港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固有的优势产业遇到瓶颈,新的优势产业又未发展起来。不少香港政界与商界人士认为,官方应该借着最近大半年的大熊猫热潮,积极发展“熊猫经济”,以推动香港旅游业和经济发展。

港施政报告提出熊猫旅游概念

港府今年10月公布的最新《施政报告》也众望所归,明确提出“熊猫旅游”概念,要积极推动“熊猫旅游”为核心的生态旅游,致力打造成为香港名片。

连月来,“熊猫经济”成为香港社会的热门词。香港旅游发展局推出不同的宣传活动,在海外和香港各区大力推动熊猫旅游。在民间,不少团体也举行多个和熊猫相关的活动,包括大型熊猫展览,安排2500只大熊猫雕塑在香港多个景点,供市民拍照打卡。

有团体在尖沙咀文化中心露天广场举行大熊猫户外嘉年华系列活动,现场设有互动表演市集、艺术展览、大熊猫互动等区域,并在水面上放置一个10米乘10米的巨型大熊猫艺术装置,预计活动能吸引逾100万人次入场。

以大熊猫为主题的户外嘉年华活动,12月11日在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广场举行,现场设有艺术装置、互动表演、文创市集、摄影展览等。图为市民与水上熊猫装置合照。(中新社)

许多香港商户也争相推出与熊猫相关的产品。香港中旅维景国际酒店管理公司董事张琪腾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透露,为了推动熊猫经济,酒店计划在圣诞节期间推出熊猫主题客房,包含熊猫造型床单、摆设等元素。

张琪腾认为,中国大陆有众多大熊猫粉丝,相信有关活动可以吸引为数不少的旅客入住。

他说:“中国大陆其他省市也有熊猫,但大湾区居民若要去四川成都看熊猫,坐飞机的费用并不便宜,反而来香港可以坐高铁。所以我们觉得推动熊猫经济对香港旅游业会有帮助。”

翻查香港各大旅游网站,也有不少熊猫专题访港团,费用介于400港元至599港元(70新元至104新元)之间。中国大陆也有第三方旅游平台,在“畅玩港岛”旅行团中,新增看熊猫行程。不少香港酒店的熊猫主题房间,即使每晚的房费高达900港元至2000港元,预约也已排至下个月。

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广西一家旅行社的黄姓项目部助理经理介绍,对于“两广”(指广东和广西)地区游客而言,赴港看熊猫比前往四川更有性价比。

她说:“若连带周末再请一两天假,便可以参加四天三晚的高铁旅行团赴港,因为不用坐飞机,价格也低不少,很多广西游客都选择这样去香港玩。”

商家抓紧熊猫商机

近来,大熊猫效应也由海洋公园园内扩至市面。一些在海洋公园邻近的商家顺应熊猫热潮,抓紧商机,推出熊猫主题产品,成功带动生意。

香港街头、商铺近期出现大量熊猫元素,图为金钟一处悬挂众多熊猫主题宣传海报的天桥。(中新社)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在港岛区经营八年的传统糕饼店“大记糕点”,两个多月前庆祝盈盈和乐乐诞下一对龙凤胎,推出多款熊猫主题糕点。这家饼店近月来生意兴旺,平均一两日便要补货,平时也常收到市民的预订订单。

饼店一名邱姓负责人说:“来光顾的大部分是居民,也不时会有其他区的市民过来光顾,之前都有日本旅客过来问过我们的产品。”

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指出,香港不少酒店餐厅、食肆已在布置上花心思,加入熊猫概念作装饰,并且不遗余力地推广川菜,还与旅游业界合作,加推优惠等迎合游客需求。

他说:“尤其在一签多行效应下,来港的大陆游客量预计会大增,接待能力上更要提前做好准备。”

发展熊猫旅游还需假熊猫

铺天盖地宣传大熊猫,也带来了一定的审美疲劳。有匿名的立法会议员在接受港媒访问时透露,或许是为跟上潮流,近期不少社团搞活动,明明本身与熊猫无关,也向嘉宾和市民大派熊猫公仔或相关纪念品。

这名议员形容,部分纪念品质量普通,“熊不似熊、猫不似猫”,对于推广大熊猫帮助不大。

香港经济学者李兆波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大熊猫并非香港独有,海洋公园若单以活生生的熊猫作为吸引游客的卖点,有一定困难。

他指出,这不是说香港的六只大熊猫没有吸引力,但要发挥它们的经济效益,除了要有真熊猫,也要加上具吸引力的“假熊猫”,才有望提升实际的经济效益。

他说:“2023年全球入场人次最多的20大主题公园,大多数不是迪士尼便是环球影城,它们的共同点是有电影来支持,而且内容不是真实的,是动画的。”

须开发熊猫动漫等文化产品

李兆波解释,“假”的生物往往比活生生的动物具有吸引力,例如卡通人物米奇老鼠、多啦A梦、吉蒂猫(Hello Kitty)等,可以配合公仔、纪念品等周边产品,甚至提供拍照服务,创造大量收入。

他认为,香港或许可以考虑找艺人发挥,如拍摄熊猫的卡通片,或有关熊猫的爱情片。

香港中文大学大学通识学部讲师蔡思行受访时也指出,自1999年起,已有大熊猫落户香港海洋公园,游客对香港的熊猫已有深厚印象,香港推广大熊猫品牌效应有一定的基础。

他认为,近日香港各区设置大熊猫展览,让熊猫形象走入社区,是可喜的现象;但香港的熊猫形象要进一步走向海外,需要有成功的影视作品和文化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简称IP),而这并非一日可以达到。

蔡思行建议,香港要建立熊猫经济的文化IP,可以贴近儿童心理,把熊猫动漫化。“由实体的安安、可可,迈向长期深受小孩子欢迎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动漫系列,再由此支援实体熊猫经济的活动及开发周边产品,以推动香港旅游业。”

过往香旅游业通过迪士尼和海洋公园两个主题公园,以及发展奢侈品消费市场,长期赚钱。蔡思行指出,迈入后疫情年代,各地游客习惯“穷游”;长远而言,香港旅游业界须要更灵活地善用各种文化IP,打造与之配合的餐饮、沉浸体验、消费等旅游娱乐体验生态圈,让游客每次访港都有不同的新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旺丁又旺财”。

浏览热度: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