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香港加油”哪里错了?
“歌神”张学友因为一句“香港加油”,踩到了狂热爱国者的敏感神经。
为庆祝香港主权转移中国25周年,中国官媒央视制作系列专题节目,香港著名歌手张学友是节目访问的对象之一。他在访问中用粤语说:“香港这25年经历了很多,高高低低、起起伏伏。但因为我是和这个城市一起成长的,我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我仍然相信这个城市,仍然希望这个城市会变成一个比以前更加好的城市,香港加油”。
谁料想,这段简短的祝语遭到了部分大陆网友的狂轰乱炸。批评和质疑主要围绕三个点:第一,张学友只提到“香港”及“25周年”,却对“祖国”只字不提,显然不够爱国;第二,张学友指香港这25年“高高低低、起起伏伏”,似乎对香港这25年的变化不满;第三,“香港加油”在2019年反修例运动中被香港示威者们广泛使用,张学友这是在呼应示威者的主张。
很快,质疑升级成讨伐,讨伐逐渐变成谩骂。视频弹幕和留言区里的批评声浪快速上升,其他香港艺人的立场问题也被牵扯进来。
可能是负面评论太多,影片发出不久就被央视火速删除,微博上的相关话题也被迅速降温。
随后,形象温和、鲜少在政治问题上表态的张学友也开腔回应,就被指责的点逐个作出回应。张学友首先称自己是“爱国家,爱香港的中国人”,而他作为艺人的基本原则是“不涉政治”。
张学友没有回避关于“对香港现状不满”的质疑,他在声明中坦言:“我在香港出生香港长大,也希望在香港老死。正因为我跟香港的缘份如此深,我见证了香港最黄金最辉煌的时刻,跟现在的香港比较实在是强差人意。”
他续写道,香港在过去的几年里经历了黑暴和疫情,百业萧条,人心惶惶,正是须要努力加油的时候。仅仅因为“香港加油”被一些犯了错误的人用过,黄色、黑色被一些别有用心犯了罪的人穿过,就变成了爱国不爱国的标准,成为了“禁语”“禁色”,他“无法理解”。
张学友说,本人是否爱国爱港,自有公论。“希望我们中国人是理性的,是以理服人的,在世界人面前展现中国人的风范。”
这篇声明严肃正式、不卑不亢,可谓针尖对麦芒地对批评观点逐个进行了沉稳有力回击。
曾经的禁词:“香港加油”
一些狂热的网友抓住“香港加油”不放,是因为在2019年反修例运动期间,“香港加油”是示威者们互相鼓励的口号之一。比如,国泰航空的一名机师当年7月利用飞机广播发声支持示威者,就在结尾处用广东话说了一句“香港人加油”。海外一些政治人物声援示威游行时,也会在推文中加入“香港加油”的主题标签(hashtag)。
反修例运动前期,中国大陆媒体普遍噤声,微博等社交平台屏蔽了相关报道与评论。“香港加油”、“支持香港”等词语也成了禁词。过去两年,《香港国安法》和香港新选举制度落实后,中国中央政府和港府一再强调,香港已经“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东方之珠掀开崭新的一页,这些词汇也逐渐脱敏。
张学友的祝词唤起大陆网友们对示威者的记忆,显示出芥蒂还深深根植在一些中国民众的心里,也反映出目前畸形的爱国风气。
有网友就为张学友鸣不平说,尽管张学友在香港回归后隔年——1998年,就在十一国庆文艺晚会中领唱中国国歌,如今仍因为鼓掌不够热烈而背负罪名。当下的舆论环境,已经糟糕到了“不卖力赞扬就是罪过”的地步。
这番评论,摘取自互联网上的一段名言:“如果尖锐的批评完全消失,温和的批评将会变得刺耳。如果温和的批评也不被允许,沉默将被认为居心叵测。如果沉默也不再允许,赞扬不够卖力将是一种罪行。”
红线密集,港台明星小心翼翼
说起来,自从香港反修例运动后,政治红线愈发密集,一大批经典港台歌曲被禁,其中就包括已故香港音乐人黄霑创作的《人间道》,这首歌是1990年知名电影《倩女幽魂II:人间道》的主题曲,由张学友演唱。
为了避开各种政治红线,艺人们不得不改动经典歌曲的歌词,过程中出现过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场面。
在湖南卫视最近播出的综艺节目《乘风破浪》中,歌手王心凌、张天爱、阿娇、阿Sa、吴谨言五位歌手翻唱了台湾歌手郑智化的经典曲目《星星点灯》,但原本的歌词“现在的一片天,是肮脏的一片天,星星在文明的天空里,再也看不见”,被改为了“现在的一片天,是晴朗的一片天,星星在文明的天空里,总是看得见。”
郑智化7月3日发微博称:“关于我的经典歌曲《星星点灯》,被乱改歌词一事,我表示震惊、愤怒和遗憾!”
畸形的爱国风气,也导致很多港台明星被网暴。
前无线电视艺人洪天明5月在抖音发布短视频介绍香港,因为没有强调“中国香港”,被批评是“港独”。他吸取教训重新拍片,由“我是宇宙的”开始,逐步说到香港:“我是宇宙的,宇宙地球的,地球亚洲的,亚洲中国的,中国香港的,我爸宁波的,我妈生我的,我是个男的,应该清楚了,OK。”
洪天明在片中穿上了胸前印有“中国”两个大字的T恤,刻意向网友进行展示。发布短视频的同时,他还配文指:“这次可以了吗?应该清楚了,大家都是自己人,互相相爱”,并且加上“中国香港”、“中国加油”的Tag。
明星艺人需要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会被扣上“港独”和“台独”的大帽子。在紧张的舆论环境下,反而让“爱国”的话题变得愈发敏感和沉重,属于个人内心的感情,也会在态度上、强度上面临政治检验。
正如现代作家龙应台在《野火集》中写到的:“我很怕谈‘爱国’,因为我知道当群众对‘爱国’认起真来而至狂热的时候,这个‘国’就成为一顶大帽子,要压死许多不那么狂热的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