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稿:受网购与低欲望等冲击 激发消费活力还须加把劲
华南脉搏
冠病疫情以来,中国消费市场呈现新特点与变化,非接触式消费发展迅猛,而接触式、聚集型消费受到较大冲击。今年中国把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放在更加凸出的位置,但与此同时,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国消费下行压力增大,官方称,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任务还‘非常繁重’。
从事服装业近40年,经历了非典(沙斯疫情)、金融危机、冠病疫情……如今的陈平第一次感觉有些力不从心。
陈平长期在新加坡与中国两地经营服装,十余年前扎根广州发展,成立新马佳慧服饰公司(CSILOVE),开设品牌女装店铺,生意一直稳步发展。2020年初,冠病疫情袭来,各行各业无不受到冲击,实体服装零售亦遭受重创,不过,调整经营策略之后,陈平公司当年的营业总额较前一年仅减少了约两成——与其他不得不关门停业的企业相比,这一业绩已属相当理想。
2021年,中国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各行各业逐渐复苏,原本以为公司经营状况会好转,然而,在加快产品推陈出新的周期,并采取多种促销手段之后,销售业绩仍然继续下滑,陈平告诉《联合早报》,去年全年,其公司的营收较疫情之前减少了逾三成。
陈平说,“明显能够感觉到人们的消费意愿在降低”,市场购买力疲软,直接体现在了终端市场,尤其是中高端女装。他指出,广州是中国服装批发的重要集散地,当地一些服装批发中心,此前每天人头涌涌、一铺难求,如今约有三成店铺长期空置。
有“蛇王辉”之称的广州老牌粤菜馆“榕记”创始人王国辉,对消费市场的冷暖变迁同样有着深切感受。
广东人自古有吃蛇肉的习俗,而“榕记”曾是广州主打蛇宴的专门店,在中国国内开了50余家分店。冠病疫情暴发后,中国立法全面禁食野生动物,尽管餐馆提供的大多为人工养殖蛇,但这一道菜肴自此从广东人的餐桌上彻底消失。
这对以蛇宴著称的“榕记”几乎是致命一击。王国辉说,疫情暴发后,公司供应链及门店损失上亿,一度举步维艰,陷入茫然,他随后带着高管团队另辟出路,调整集团经营战略,在停摆数个月后,店铺复业,与蛇相关的元素全部撤下,企业转型经营蒸汽海鲜品类菜式。
疫情持续逾两年 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企业原本仅运营蛇宴这一餐饮品牌,现在逐渐转为品牌矩阵战略,旗下运营不同类型餐饮,包括宴会、派对、快消品牌等。
冠病疫情持续逾两年,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王国辉告诉《联合早报》,去年四季度以来,“榕记”旗下的快消低端品牌销售开始增大,比如价格相对低廉的饼类品种,购买人群明显增多,而传统的桌餐消费缓慢走低,一方面表现在蒸汽海鲜品类人均消费从原来的人均150元(人民币,32新元),下降到现在的120元,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商务宴请的总量下降。
王国辉称,根据他们的统计,周一到周四的工作日,以往客户进店用餐约80%为商务宴请,20%为家庭和朋友聚会,而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商务宴请占总消费的50%,与此同时,家庭宴请并没有明显上升,中档类酒水的消费也持续走低。
他指出,在餐饮行业,周末及节假日的家庭消费往往更为集中,但与过往相比,榕记在此期间的人均消费额同样出现了下降态势,多家餐饮同行也有类似情形,这些都体现出消费市场正在发生变化。
作为人群聚集性较强的传统消费行业,如餐饮、零售、旅游、会展等,在过去一年继续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胡祖才在刚刚结束的中国两会(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年会)期间坦言,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近两年中国部分接触式、流动性、聚集性服务消费受冲击较大,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任务还非常繁重。
2021年,消费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44万亿元,同比增长12.5%,两年平均增速为3.9%,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4%,拉动GDP增长5.3个百分点。
但从走势来看,去年四季度以来,消费下行压力增大。去年10月、11月与12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为4.9%、3.9%、1.7%,呈现逐月回落态势。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本月初的发布会上称,今年中国稳消费“压力不小”。
全国各地鼓励“买买买”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赵锡军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冠病疫情暴发前几年,中国消费发展势头迅猛,越来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消费品种、类别与领域日益多元,从城市到乡村、从物质产品到精神文化领域,消费升级不断加快,此外,消费模式也持续发生变化,通过物联网、虚拟远程智能终端的增长尤其迅猛。
而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消费呈现新特点与变化。赵锡军说,近两年来,中国公民在海外的消费大幅度下隆,国内消费发展更快,其中,非接触式消费发展尤其迅猛,同时出现很多新的消费模式,包括基于互联网与虚拟世界的消费等,而接触式、聚集型消费受到了较大冲击。
他说,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经济今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其中,需求收缩更多是针对消费品市场,包括餐饮、旅游、住宿、会展、购物等聚集型的服务消费,预计仍然会受到疫情冲击,如何尽可能减少影响,让社会消费总体良性发展,将是各级政府与部门设法实现的目标。
商务部“千方百计”推动消费全国消费促进月延至月底
本月初的发布会上,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称,商务部将“千方百计”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和升级,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包括把纾困帮扶的政策落实到位、增强消费市场的主体活力;办好消费促进活动;打造消费升级平台等。
两会期间,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也在上周一(7日)的发布会上指出,国家发改委将从四方面着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包括提升消费能力、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大力发展绿色消费、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
除了完善政策、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外,促消费系列活动预计将在中国多地贯穿全年。中国商务部主办的2022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本月1日开启,将延续至月底,各省市目前正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包括举办消博会、开展汽车嘉年华、家居消费季等。
其中,上海正围绕“家消费”“她消费”等启动活动,北京则打造了全年的促消费系列活动,力争要“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季季都精彩”。
专家:短期内快速提升不现实
华侨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谢栋铭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称,中国去年进出口规模逾6万亿美元(8.15万亿新元),今年外贸不确定因素增加,这一高增长态势或难以持续,在拉动今年经济增长方面,内需或会扮演更重要角色,而外需的贡献相对减弱。
谢栋铭指出,中国今年着力扩大内需,在促进消费与增加投资方面,由于疫情与就业环境等因素影响,拉动消费并不容易,尤其今年是中国就业大年,预计有超过1000万名大学生毕业,此外,农民工、退伍军人都面临就业的压力,“稳就业”面临诸多挑战。
他认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比较理想的场景是,上半场依靠投资拉动,为经济增长保底,房地产市场在年中慢慢趋稳,进入下半年后,国内消费出现一定复苏。
谢栋铭指出,消费在短期内快速提升还不太现实,预计接下来中国政府会推出更多政策支持,促消费新政或将更多与绿色、环保相结合,在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便提出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
赵锡军则指出,从源头来说,消费要提升,首先要有购买能力,而只有稳定就业,居民才有足够收入支撑消费增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稳就业”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与促进消费也有重要关系。
此外,精准防控疫情,也降低了对服务消费的影响。赵锡军指出,中国各地目前对疫情管控越来越精准,此前上海一家仅20余平方米的奶茶店被列为中风险地区,便是一个例子,这些措施大大降低了疫情给不同行业带来的冲击。
后疫情时代消费复苏 民众会更愿意为国货买单
后疫情时代,各行各业的商家或仍需经历“摸着石头过河”的调整阶段。从事服装业的陈平,对市场持谨慎态度,在他看来,大街上不少商铺贴出转租广告,还有购物中心已经关门结业,这意味着真正的寒冬可能还未到来,不过,他也相信,官方对此已有布局,将会积极采取措施提振经济,促进稳定增长。
对于未来的消费形势,“榕记”创始人王国辉则有很强信心,他认为,抗击疫情给中国带来更多制度自信,尤其是年轻人的文化自信大为提升,随着后疫情时代的消费复苏,将有更多国潮品牌崛起,民众也更愿意为国货买单。
王国辉说,对于饮食行业来说,未来的竞争维度将会更多,市场也更垂直细分,为此,公司正在积极部署与运营,希望保持市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