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俄乌战争中两难的中资企业
中国电信巨头华为英国公司的两名英籍董事安德鲁·卡恩(Andrew Cahn)和肯·奥利萨(Ken Olisa)本周三(9日)辞了职。路透社昨日(10日)爆料称,两位爵士辞任的原因和正在进行的俄乌战争有关:他们敦促华为在深圳的总部,对入侵乌克兰的俄罗斯普京政府作出批评,但被公司拒绝了。
两人过后认为,虽然局势复杂,但公司的立场与他们作为英国公司董事会成员的预期不一致,因此难以继续担任有关职务。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华为英国公司对两人曾提供的“宝贵指导”表示感谢。但被问及华为是否会继续与俄罗斯开展业务时,该公司避而不谈,只答说:“我们不会进一步置评。”
《金融时报》消息人士昨天也透露,因为卢布贬值和西方国家制裁影响,小米、华为、OPPO等中国手机制造商对俄罗斯的出货量已减半。
自俄罗斯攻打乌克兰以来,卢布兑美元的汇率暴跌逾35%。卢布的“滑铁卢”导致中资企业需要向俄罗斯收取更高的价格来补偿汇率,但遭受制裁的俄罗斯经济已经无力支付额外的费用,因此不少俄罗斯手机经销商已经停止向中国制造商下订单。
因不愿对俄乌战争表态而遭遇外籍董事会成员“弃船”“割席”,同时又因俄罗斯经济这艘巨轮铁达尼式下沉,业务受到冲击。华为的窘况,实际上也反映了中资企业在俄乌危机中,如履薄冰的困境。
西方制裁夹枪带棒
俄乌冲突中,中国的立场一直备受关注。虽然中国官方一直强调不会选边,但其“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都应该得到重视”“北约东扩为局势带来了不稳定因素”等说法,都被认为是偏向了“准同盟”俄罗斯。
西方国家因此担心,多国向俄罗斯祭出制裁之际,中国会给俄罗斯“开小灶”。中国海关总署在2月24日俄罗斯点燃乌克兰战火的同一天开放俄罗斯全境小麦进口,就被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批评为在为俄罗斯提供“生命线”。
此外,俄乌战争爆发后,多家西方公司宣布撤离俄罗斯,中国企业则没有这么大张旗鼓,也引起注目。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Gina Raimondo)周三(9日)就警告,中国企业若违反美国对俄罗斯出口限制,可能会被切断生产产品所需的美国设备和软件供应。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Janet Yellen)昨日也说,中国银行界与西方有很多业务往来,它们高度重视与美欧金融体系的关系,并对与俄罗斯做生意态度谨慎。她表示,目前没有看到任何迹象表明俄罗斯正在通过深化与华关系,来规避美国和欧洲对它采取的制裁措施。
可以说,中资企业当下是动见观瞻。
民意的拉扯
除了要顾及自家政府的立场,因为市场、关键技术与零部件的需求,欧美政府的态度也不可忽略,中西方民意的拉扯,更让中资企业必须谨慎表态。
以华为英国公司为例,失去两名英籍董事虽然看似不痛不痒,但事件也显示中国企业即便不表态,也会被定性为“挺俄”,必须面对一定的名誉损失风险。
日本服饰品牌优衣库(UNIQLO)对俄罗斯业务态度的大逆转,也许能说明有关风险。
在俄有49家分店的优衣库周二(8日)仍坚称会留在俄罗斯,其母公司迅销公司行政总裁柳井正表示“衣服是生活的必需品。俄罗斯人跟我们一样有生存的权利。”这番话随即引起舆论反弹,社交媒体上“杯葛UNIQLO”(#BoycottUNIQLO)成为上榜的标签。
结果,迅销公司昨天态度反转了,发表声明说在继续营运在俄业务的同时,因一些困难而愈来愈清楚不能继续下去,因此决定今日暂停在俄营运。声明也说,公司强烈反对所有敌对行为,谴责所有形式的侵犯人权以及威胁个人和平生存的侵略行为。
西方民意汹涌之际,中资企业同时还得面对国内网民澎湃的民族主义情绪。
在俄乌战争爆发之际,联想集团成为了最早决定暂停向俄罗斯供货的科技企业之一,同时、同一批宣布断供的,是英特尔、戴尔这两家美国公司。这个决定让联想在中国国内原本就不太好的名声雪上加霜。
拥有“全球梦”的联想于2005年将总部迁往纽约,当时还说出了一句名言:“美国的跨国公司可以把生产外包给中国。中国为什么不能把管理外包给美国呢?”
后来联想CEO杨元庆“联想不是一家中国企业,而是一家全球化企业”的说辞,也曾激怒中国网民。
有分析指出,联想产品的核心部件如中央处理器、显卡、硬盘、内存等核心零件全部都无法自主生产,对欧美市场的依赖较强,因而是“被迫”加入欧美制裁。
当然,这完全没有获得中国网民的体谅,反而被指:“这次被迫制裁俄罗斯,下次会不会被迫制裁中国?”
另一家在此次危机中略显狼狈的中资企业是网约车平台滴滴。
滴滴驻俄罗斯新闻处公关经理古希娜(Irina Guschina)曾于2月22日宣布,由于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以及其他挑战,公司无法保证在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最佳业绩,3月4日起停止滴滴在俄罗斯和哈萨克斯的业务。
这个决定显然是在俄罗斯对乌克兰开战前做出的,滴滴当然也不能预知俄罗斯会在2月24日开火,但中国社交媒体平台还是激起了千层浪。有网民指出,虽然理解滴滴在俄业务并不理想,退出或是出于商业考量,但选择在俄乌开战、欧美出手制裁俄之际退出,似乎有讨好西方之嫌。
几番拉扯之后,滴滴于2月26日发出声明称,将继续在俄罗斯运营,不过所有俄罗斯团队被裁退,公司将直接从中国运营俄罗斯业务。艰难地选择了一条折中的路线之后,还是被中国网民吐槽“脚踏两条船”。
相较于民企的小心翼翼走钢线,中国国企似乎可以稍微潇洒一些。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周三(9日)就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中俄两国一直保持良好的能源合作关系,双方将继续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精神开展包括油气领域在内的正常贸易合作。
中国大型油气公司主要为国企,作为“门面担当”业务自然还得照跑。
不过,据彭博社报道,也属国企的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已经限制对采购俄罗斯商品的企业提供贸易融资。
两名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工商银行境外子公司已停止签发与购买俄罗斯大宗商品实货有关的美元信用证。据悉部分客户仍可使用人民币信用证,但需获得高级管理层批准。另一名知情人士说,基于自身风险评估,中国银行也已对俄罗斯大宗商品融资施加限制。
报道指出,虽然两家中国银行采取的措施可能是暂时性的,但这也显示,只要是依赖国际市场的企业,几乎都难以避免被俄乌危机波及。
避免成为大国博弈的箭靶
大国博弈,企业夹在中间可能成为箭靶早已不是新鲜事。华为被美国指责违反对伊朗的制裁,高管孟晚舟遭加拿大扣押将近三年后,虽然以英雄和胜利的姿态回到中国,但华为在西方的生意,至今仍在受到冲击,全球销量一度排名第一的华为智能手机几乎归零。
一名小米前高管就认为,若中企违反对俄制裁规则,可能会导致另一起孟晚舟事件,从商业角度来看,企业应该采取观望态度。
如何不成为下一个华为,相信中国企业此刻是念兹在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