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咏红:俄与乌克兰之战 欧美的嫌隙
早点
北看记
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欧洲与美国难得协调一致的步伐没能持续太久,对俄罗斯能源禁运的问题让欧美联手的画面出现第一道裂痕。
美国总统拜登本周二宣布全面禁止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进口,英国也随后宣布跟进,但这一回,欧陆大国拒绝配合。
德国总理朔尔茨以公开声明称,德国与欧洲伙伴们刻意将能源排除在对俄的制裁项目外,因为当下欧洲保障发热、交通、工业生产的能源,除了从俄罗斯进口外,别无他法。朔尔茨形容,俄罗斯的能源对于欧洲的公共服务与国民日常生活“至关重要”。
在回拒与美国同步对俄实施能源禁运后,法国与德国领导人周二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了一次视讯峰会。在俄乌战事陷入消耗战、各方都陷入僵局之际,中法德视讯峰会传达了一种戏剧化的信号,正面对烫手山芋的中法德三国协调了立场,重申支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冲突,仿佛为彼此在困境中找到一些希望。
峰会中,中国延续一贯的模糊态度、并未谴责俄罗斯,但习近平用了“战火”一词,称中国对欧洲大陆“重燃战火”深感痛惜。他呼吁法德一起努力减少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批评“有关制裁”对全球金融、能源、交通、供应链稳定都会造成冲击,拖累疫下世界经济,对各方都不利。
对法德而言,战事已然造成的石油价格暴涨、美国在制裁俄罗斯问题上施加的压力,以及欧洲出现200万乌克兰难民的可怕前景,都逼着他们到中国来一起找办法,让战争尽快结束。中国则急需摆脱被西方国家联手孤立的风险,力争在部分西方精英塑造起来的“中俄对垒欧美”“专制对垒民主”二分法中打开突破口,欧洲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突破口。
对俄罗斯能源的高度依赖,对美国主导欧洲事务的内心芥蒂,促使欧盟大国往中国探路。俄罗斯是世界最主要的能源供应国之一,欧盟国家约四成的天然气、四分之一的石油都依赖从俄罗斯进口。其中,德国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尤深,德国进口的天然气有一半来自俄罗斯。法国的20%天然气来自俄罗斯,依赖度虽然远低于德国,但历史经验让法国政府对于能源价格上涨导致的民众示威十分敏感。
更关键的是,欧盟与美国虽然同属文化与政治体系,但彼此又并非没有战略猜疑和利益分歧,欧洲并不希望今后在安全和能源上过度依赖美国,成为美国的附庸,这是美欧关系中脆弱的一面。
除了能源禁运争议,波兰与美国至今就如何将俄制米格-29战机送给乌克兰的外交闹剧,也暴露了美欧试图掩盖的嫌隙。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一直呼吁北欧为其提供乌克兰空军能操作的米格战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上星期天(6日)称,若波兰为乌克兰提供米格-29战机,美国会探讨以美制F-16战机补偿波兰。
没想到,波兰面对美国的软施压,又不愿直接卷入俄乌之战,就改而公开建议将其拥有的米格-29战机全数转移到较远的德国拉姆施泰美军基地,供美军支配,而不是直接飞到毗邻的乌克兰,波兰还敦促北约其他成员国也这么做。美国也不愿和俄罗斯直接杠上,五角大楼本周二公开反驳波兰的建议“站不住脚”。
“米格战机话题”犹如皮球般在美国和波兰之间互踢,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周三启程波兰,也许授命游说波兰直接为乌克兰送战机。
而在这期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本周一接受美媒ABC新闻专访透露,他对于加入北约早已“冷静下来了”(cool down)。一脸疲惫的泽连斯基还松口表示,对于克里米亚与乌东地区两个俄罗斯支持的分离区的问题,“可以讨论和寻找妥协”。
欧盟正另辟蹊径、寻求与美国不同的方案,中国与法德对话,泽连斯基流露出的灰心,这几方都更希望通过谈判结束战争,当然也就得对俄罗斯做出某种妥协。反之,美国布林肯昨天说,相信俄罗斯会在乌克兰承受“战略性挫败”。这种反差,可能恰好反映出战争到了中场关键时刻,下来几天的变化将发挥决定作用。无论如何,经次一役,乌克兰已受重创,俄罗斯势必面对严峻制裁的长期痛苦,美欧关系虽然有嫌隙,但是中欧关系实际上更为脆弱,中国要处理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又避免被孤立仍然是个挑战。全球秩序是大输家,各国也只能在脆弱平衡的新国际关系格局里,小心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