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中国终迎来开放的曙光?
中国首席防疫科学家曾光在“清零”政策上松口后,美国媒体又从消息人士处得知,中国官员正在研究对严格的防疫政策进行调整,试验性的开放措施最早在夏天就会出台。作为最后一个对疫情”零容忍“的大国,中国的国门在关闭两年多后,似乎终于迎来了重新开放的曙光。
考虑到庞大的人口和相对紧张的医疗资源,中国开放国门面临巨大的风险。抗疫模式“独此一家”的中国,将如何转变政策呢?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北京冬奥会采取的“闭环”措施取得成功,为中国卫生官员提供了可参考的样板,类似的“防疫泡泡”可用于体育比赛和会议,也可能会用于国际往返旅行。
北京冬奥会期间,数万名运动员、官员、媒体记者、志愿者等跨越国境来到中国,基本上在无病毒状况下参加了盛大的赛事。中国政府当时明确,目标不是零感染,而是零传播,赛事结束时,“闭环”系统顺利达成了这个目标。
在北京奥运村里,防疫措施超乎寻常。中国政府将所有人隔离在巨大的“气泡”之中,解决了病毒传播的问题。三个带出入口的闭环赛区内,有酒店、会议中心、工作人员宿舍等各种设施,赛区之间由专门设计的交通路线连通。每个人必须每天进行核酸检测,除了吃饭之外,在自己房间以外的任何地方都得佩戴口罩,同时保持社交距离。感染者会被隔离,检测呈阴性之后才重新回到闭环内。
不过,”闭环“里的生活严格受控而井然有序,是因为中国政府为北京冬奥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里面有光鲜亮丽的酒店、自动送餐的机器人、众多清洁和医护人员……从冬奥村的情况看来,”闭环“能够运作,首先要备齐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物资和基础设施,还要有大量的医护人员进行定时的检测和治疗,众多的服务人员保障后勤供应。
除了首都北京,能够调动这些资源的城市并不多。中国地方上爆发疫情时,就经常会有封闭小区的管理不足,导致居民的生活供应跟不上的情况。对于已经疲于应对”动态清零“政策的地方政府,建设或维持“闭环”势必意味着承受更大的压力,他们是否有能力落实还有待观察。
当然,就算只能在较为富裕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进行试点,也将是开放国境的一大步。知情人士透露,防疫制度可能要到明年春天才会全面放松,但试点性的开放措施最早可能在今年夏天就会出台。
消息人士还说,中国政府目前也在考虑其他开放举措,包括对完成接种疫苗的国际旅客进行豁免检疫,以及对国际学生实行特殊入境安排等。不过,放宽防疫措施的方法和时间表仍未确定,须视未来疫情发展而作出调整。
“清零”措施转向的重要步骤:辉瑞特效药获批
除了管理政策,药物和疫苗永远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有力工具。为了给之后的开放做准备,中国政府正在收集辉瑞的冠病特效药数据,并积极开发本土mRNA疫苗。
在辉瑞疫苗尚未在中国获批的情况下,中国国家药监局首次在2月11日附条件紧急批准辉瑞公司开发的冠病治疗药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即Paxlovid)的进口注册。
辉瑞在去年11月5日宣布,口服药Paxlovid可以降低89%的重症或者死亡风险,轻症病人在家疗养时可自行口服用药。这款特效药在去年12月22日获得美国的紧急批准,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的轻度至中度症状患者。
辉瑞的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吃药将住院或死亡数减少了九成之多。在安全性方面,使用该药物后发生的严重不良事件和因不良事件而停止吃药情况都比较少。不过,虽然特效药保留了对抗奥密克戎的效力,但是还需要更多研究来证实。
那么这款药物的价格如何,普通百姓能否承担得起呢?美国的数据也许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公开资料显示,一盒Paxlovid有30片片剂,包括20片奈玛特韦片和10片利托那韦片。在价格方面,美国政府已与辉瑞签订1000万个疗程的药物合同,每个疗程的采购价为530美元(719.87新元),约为3350元人民币。Paxlovid的一个疗程需要五天,每天两次。
消息人士透露,中国监管机构正在等待辉瑞公司提供更多数据,也仍需和对方协商定价。
在疫苗方面,中国正在为生产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在国外物色基地。
现在中国民众广泛接种的科兴疫苗,是一种灭活疫苗,比起辉瑞和莫德纳这种mRNA疫苗,科兴疫苗保护效力较低的问题一直被广泛讨论。科兴去年12月15日公布测试结果称,接种两剂疫苗的受试者中,有35%的人体内的中和抗体水平充分,可抵御奥密克戎。在接种了第三剂加强针后,这一数据提高到了94%,不过科兴没有透露更多的研究细节。
香港著名微生物学家袁国勇为首的团队则在去年12月14日发表研究指出,在接种两剂之后,科兴疫苗对奥密克戎只能产生“不充分”的抗体反应。至于加强针的效力,袁国勇的团队没有进行讨论。
想要抵御奥密克戎这样传播力强大的变种病毒,开发或者引进mRNA疫苗恐怕是条必经之路。虽然辉瑞疫苗在香港、澳门、台湾均已使用,但在中国大陆迟迟未能派上用场,体现了中国政府力主使用国产冠病疫苗的决心。
中国目前有一款候选mRNA疫苗处于第三期试验中,另外两款候选疫苗则正在进行第二期试验。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官员一直在与部分亚洲和欧洲国家磋商,寻求夏天开始生产中国开发的mRNA疫苗。
《华尔街日报》并没有说明,中国为什么要找海外厂家生产本土mRNA疫苗,但这可能跟中国目前生产mRNA冠病疫苗的设施不足有关。
中国第一个mRNA冠病疫苗产业化基地在2020年9月于云南玉溪高新区交付使用,预计每年产能2亿剂疫苗。国药中生复诺健mRNA疫苗基地去年9月刚刚开工,尚未投入使用。复星医药去年5月宣布,计划和德国BioNTech成立合资公司,于上海建设mRNA疫苗生产基地,年产或能达到10亿剂,不过这个项目尚未获得中国药监局的批准。
也就是说,中国目前的mRNA冠病疫苗产量仅仅只有云南玉溪基地的2亿剂,远不够14亿人口接种。
除了寻求夏天开始生产中国开发的mRNA疫苗,消息人士说,试点推行“闭环”措施最早也是在夏天出台。如果中国产mRNA疫苗能在彼时获批和量产,“清零”政策转向或许会从今年夏天开始。曾光去年就曾强调,中国会转变防疫策略,但是“在本土免疫防线筑牢之后”。要筑建“本土免疫防线”,高有效率的疫苗无疑是关键所在。
医院可以治疗病人 但无法对抗恐慌
对于“清零”和“共存”的讨论在中国是个敏感话题,和“政治正确”挂钩,一度将顶尖传染病学家张文宏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从“清零”转向”共存“,不仅需要克服物质资源的问题,也要直面中国民众在关闭国门近两年后对感染冠病形成的成见与恐惧。中国民众能否放下畏惧,不再视感染如洪水猛兽,恐怕也是政策能否成功转向的关键所在。
中国2020年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中国执业医师386万7000人,每千人口有医师2.77人,数据和美国相似,但是人均医疗支出仅有4702.8元(人民币,下同,1010新元),合744美元。美国的人均医疗支出高达1万1072美元,是中国的近15倍。
2020年,一个调查亚洲重症监护床位容量的专家团队发现,中国每10万人拥有3.6张重症监护床位。相比之下,美国伊利诺伊州展望山非营利组织重症监护医学协会的数据显示,美国每10万人拥有近30张床位。中国有三之一的人口住在农村,这方面的条件和城市比较起来是更加不足。
在医疗资源本就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如果公众对感染抱有恐惧的态度,或是对开放没有作充足的心理准备,可能会导致成千上万的恐慌人群涌向医院,使得医疗系统走向崩溃。这也是中国政府一直以来谨小慎微的原因之一。
德国埃森·杜伊斯堡大学(University of Essen-Duisburg)病毒学家卢孟吉就说:“医院可以治疗病人,但他们无法对抗恐慌。”
中国下来面临的挑战,不仅是改变政策,还需要说服、引导人民,接受甚至拥抱政策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