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下午察:星巴克再陷“盒饭门”?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2-02-15 21:50
下午察:星巴克再陷“盒饭门”?

美国咖啡连锁店星巴克在中国又摊上事了。前晚一张网传截图显示,重庆沙坪坝磁器口古镇景区执勤民警在景区星巴克门口吃盒饭疑似被驱赶和投诉。

“民警”和“星巴克”,这两个不相干的字眼交汇到一起,立即在网上产生舆论效应,有网民将其联想成一场“洋品牌”和国家权力机关之间的对决,又喊出“星巴克滚出中国”这样熟悉的口号。有报道称,许多网民还冲到涉事门店的网站刷差评以示抗议。

星巴克中国昨天(2月14日)赶紧出来发声明灭火,称不存在“驱赶民警”和“投诉民警”的情况。

民警的截图和星巴克的声明

从两张指控星巴克的截图来看,应是当事警察自己发的朋友圈以及同事间的聊天对话记录。

疑似当事警察自己发的朋友圈截图在网上流传。(互联网)
网传涉事警察同事间的聊天对话记录。(互联网)

疑似当事警察在朋友圈说,自己值勤的时候在星巴克门口吃饭,店员跑来问能否换个地方吃,因为“会影响我们品牌形象”,该警员反问“不知道什么样的水平,配得上这高大上的星巴克”?

另一则聊天记录则显示,涉事民警之一接到了投诉,并抱怨“把桌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居然还被投诉”。

针对网传的这两张截图,星巴克方面昨天在声明中说,当天有四位民警下午5时左右到店,在门店员工安排下于户外客区用餐,后因有其他顾客也希望在户外客区用餐,门店员工在与民警协调座位时因言语不妥而引发沟通误会,并对此表示歉意。

尽管星巴克发出声明回应后,作为另一当事方,吃盒饭的民警也没有提出任何异议,许多网民却并不买账,认为星巴克的回应“并非正式文件”,态度敷衍,怀疑“怎么可能有顾客大冬天的想去室外就座”,并扬言会将星巴克拉进自己的黑名单。

事发地磁器口管委会昨天受访时说,领导高度重视,也已经在约谈处理了解情况,但到发稿之前没有进一步消息。

人民网评论未等官方回应先开炮

在星巴克的声明出炉之前,中国官媒人民网昨天下午凭借上述两张网民截图,在星巴克表示“正在核实”的关头,就迫不及待地对星巴克喊话:“请收回你的傲慢”。

中国官媒人民网昨天下午在没有任何一方官方回应的情况下,凭借两张网传图发评论文章抨击星巴克。(网络截取)

文章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星巴克都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驱赶民警。民警执勤,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就餐无法按时定点,作为民警执勤的获益者,星巴克应该是“感谢还来不及”,为他们提供“服务”来释放善意难道不是天经地义?

文章大义凛然连发两问:执勤民警在店门口吃盒饭就妄加驱赶,谁给的权力?嫌驱赶不过瘾,还要投诉民警,谁给的底气?并依据其中一张聊天记录截图,称“民警是有涵养的,也是有素养的”,诘问“粗暴对待民警的星巴克员工不该羞赧?”

人民网这篇文章一经发出,立即成为爆款,获得了巨大关注,得到2多万条评论,5000多次转发。

尽管文章在结尾说“无需过度突出星巴克的外企身份”,并称如果发生在国内企业也不能原谅,但留言中一条被高赞的评论显然将此事上升到了民族主义高度:“中国可以没有星巴克,但不能没有警察。”

然而也有不少网民对人民网未经核实,仅凭网传消息就下结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有网民直言“没有调查就评论,损害央媒公信力”、“网暴外资对谁都没好处”,还有网民追问,“徐州八孩的事没见你这么积极?”

有网民针对文章观点说,“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就餐无法按时定点”的劳动者多了,那农民工、建筑工人是否都可以买了盒饭进星巴克用餐?如果不是,那警察为何就有这样的特权?

事发地官媒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旗下“上游新闻”昨天发表的署名评论文章,倒是直接提到了星巴克的“外企”属性,批评其“不能一边吃着中国市场的饭、一边玩歧视搞双标……缺乏对中国消费者的尊重与敬畏”。

文章还说,哪怕执勤民警或者其他消费者没有进店消费,也要给予他们基本的尊重和善意。

星巴克的原罪

作为首批进入中国市场、一度被中国消费者捧在手心的外国品牌,星巴克近几年频频碰壁。尤其随着中国外部环境不断恶化,中西对立情绪不断放大,以星巴克为首的一众洋品牌不仅滤镜被打碎,还必须更加小心谨慎地处理政治和文化上的敏感问题。

就连在刚刚过去的中国农历新年,星巴克推出一款印有春联的礼盒,因为春联上的字形怪异,也不太讲究“平仄押韵”,而被网民吐槽是“不懂中国传统文化”。

此外,星巴克品牌“高大上”的定位,一杯咖啡动辄三四十元人民币(6至8新元)的定价,早年也许是中国中产阶级凸显文化身份的奢侈消费,但也使它成为部分人仇富情绪的宣泄对象。随着咖啡文化的普及化与提升、中国本土咖啡座品牌的崛起,许多咖啡迷更认为星巴克咖啡的性价比太低。

随着咖啡文化的普及化与提升、中国本土咖啡座品牌的崛起,许多咖啡迷更认为星巴克咖啡的性价比太低。(法新社)

中国另一官媒《经济日报》旗下杂志《中国企业家》今天就发表署名评论文章说,星巴克作为国内咖啡启蒙者的角色深入消费者的心智,成为一种生活潮流广受推崇,因此“评价星巴克有些‘高高在上’也不足为奇”。

换句话说,洋品牌、高大上都成了星巴克的原罪。

当然,星巴克在食品安全方面和服务态度上也有不少历史污点。就在去年12月,无锡市两家星巴克门店被曝光使用过期食材、篡改保质期,偷偷上架“开封后不过夜”的糕点等。

星巴克当时遭到网民几乎一面倒的批评,指责其“那么大的利润还要用过期食材,真的良心坏透了”。

星巴克无锡一家门店因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被关闭。(互联网)

同时,星巴克一些门店存在“高冷”的服务态度也常被网民诟病,甚至有网民称星巴克“根本没有服务”。

正如《中国企业家》前述文章所说,无论是会员制度等市场政策的调整、部分门店的服务质量、还是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或即将涨价的决定等,都让星巴克坐在了网民情绪的“火山口”。

胡锡进建议星巴克事件不宜再发酵

在星巴克发文道歉后,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昨天深夜出来息事宁人,称星巴克已经表达歉意,警方如果不表达异议,建议让事情翻篇。

胡锡进认为,进一步热炒该事件可能导致很多舆论发酵点的出现,易被别有用心者加以利用破坏警民关系,最终走向支持警察良好意愿的反面。

对于警方至今未有回应,他理解这是警方“一种大局观,也是大的责任担当”,劝请大家“应从警方不提供任何信息这个细节中体会、体谅警方不想升温事态的基本态度”。

胡锡进还在文末强调,“中国是对外开放国家,遇事‘从重处罚’洋品牌要不得,把它们的错误轻易定性为‘(对中国元素的)傲慢’加以鞭挞,不利于维护国家开放的大环境”。这似乎是回应了人民网前述评论文章的标题。

微信公号“杭子牙”今天发文也暗批人民网的评论文章,称“一家主流核心媒体,在相关信息还一抹黑的情况下就‘顺风放火’带舆论,一副咬牙切齿要把当事另一方就打入舆论死牢,令人费解”。

这篇文章还透露了一个细节:有现场人士说,当时警察是在星巴克门口的吸烟区吃饭,有顾客想抽烟,店员就问警察能不能换个位置。文章认为,“这是一件我们日常生活场景中在任何人身边都可能随时发生的事情”,但却被煽风点火的变成了一场对星巴克的批斗。

文章担心,这种带有民粹情绪的舆论效应又扩散到对外经济开放与交流领域,影响到国际投资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胡锡进也有同样的担忧,他说,美国、西方试图挑拨西方企业同中国市场关系的的行动太多了,应避免递给他们“中国社会敌视西方企业”“中国市场已经不适合西方企业发展”这样的把柄。

说到底,原本可能只是一个“应不应该在星巴克吃盒饭”的社会性话题,由于双方的身份符号,被舆论不断放大发酵,最后变成了一个政治性话题,并随着民族主义情绪的渲染,又变成新一波的“仇外”情绪。

胡锡进们可能已经意识到,这样的操作,在当下中西对立的大背景下,损人不利己,恐怕是最应避忌的。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