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于泽远:口水战掩不住冬奥光芒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2-02-07 07:42

早点

蓟燕春秋

北京冬奥会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大幕。虽然西方主流媒体仍强调这届冬奥会受到西方国家的官方抵制,但2月4日在鸟巢举办的开幕式还是大放异彩,为口水不断的北京冬奥会开了个好头。

围绕北京冬奥会的口水战并不在奥运会本身,而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与中国之间政治、外交角力的继续。

北京冬奥会刚刚开幕,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就发表声明,一边为加拿大运动员加油鼓劲,一边对“中国侵犯人权的报道严重关切”。

中国自然也不客气。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发言人反驳称,特鲁多的声明是“公然基于谎言和虚假信息将体育政治化,违背《奥林匹克宪章》特别是‘体育运动政治中立’原则,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已向加方提出严正交涉”。

同时,中方对美国主流媒体《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有关北京冬奥会的评论和报道也发起抨击。1月22日,《华盛顿邮报》发表社论“中国向冬奥会运动员传递的信息:闭嘴然后滑雪”。1月25日,中国驻美国使馆发言人刘鹏宇就这篇社论致函《华盛顿邮报》编委会,强调“奥运会是体育盛会,不是政治舞台”,以言论自由之名强迫运动员不顾国际奥委会规则对外表态,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

不过,刘鹏宇驳斥《华盛顿邮报》的部分内容得以刊登在该报1月30日的意见版上。北京冬奥会开幕后,中国官媒又突出报道了刘宇鹏的反驳。

《纽约时报》一篇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报道也被中国舆论指为“不怀好意”。这篇报道的标题是:“在一个具有挑衅意味的选择中,中国让一位有维吾尔族名字的运动员点燃圣火”。

报道指的是年轻的新疆运动员迪妮格尔·衣拉木江作为冬奥会点火仪式最后一棒火炬手亮相,称迪妮格尔是“据中国人说拥有维吾尔族血统”的运动员,暗示她未必就是维吾尔人。

人民日报社旗下的《环球时报》没有放过嘲讽《纽约时报》的机会。它在报道中称,美国老牌媒体《纽约时报》故意挑事,在对迪妮格尔的介绍中玩起文字游戏,是一个“坏典型”。

但其他西方主流媒体仍把迪妮格尔的出现与政治联系起来。《华尔街日报》前天报道说,在经历了数月的不确定性和紧张之后,中国以一场开幕式的壮观场面拉开了历史上最不寻常的奥运会之一的序幕,其中似乎展示了对挑战中国人权记录的美国及其盟友的挑衅。中方选择迪妮格尔作为火炬手“让人想起了围绕冬奥会的地缘政治博弈”。

此外,开幕式中“掉队小鸽子回归”的设计也引发台海两岸舆论的口水。台湾媒体民视新闻网质疑:“迷失鸽子带回祖国冬奥表演节目吃台豆腐?”民进党立委柯建铭助理、台湾专栏作家周轩在面簿评论称:“谁是那只掉队的鸽子呢?……仔细想想,台湾的未来,可说凶险万分。”

大陆网民则明言:“所有的鸽子都看向东南方,等着掉队的鸽子回来”。还有网民说:“早点回来,说的就是中国台湾”,“一鸽都不能少。”

但开幕式的主创者未必要如此“微言大义”。据大陆媒体报道,这个“掉队小鸽子回归”的温情创意来自排练时一次小演员真掉了队,另一名小演员跑过来把她拉回队伍。

显然,在两岸关系、中国与西方关系紧绷的背景下,各方都变得十分敏感,口水战也在所难免。

不过,口水战掩不住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光芒。这场仍由张艺谋导演的开幕式,远没有他导演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宏大场面,却更受好评!

如果说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展示出整齐划一的气势,让外界有压迫之感,本届冬奥会开幕式则大量呈现了简洁明快,温馨友爱的画面,令人过目难忘。

张艺谋说,对开幕式,他思考的不再是“秀肌肉”,不再去炫技,不仅仅局限于好不好看,而要去想什么东西最能打动人。整个开幕式讲了一句话:全世界不同的雪花汇聚在北京,成为一朵人类共同的雪花。雪花像一个“卧底”,要卧得恰到好处,让大家觉得在每一个段落都很好看,又能看懂。从倒计时开始,到孩子们唱出“万千雪花竞相开放”,雪花一直在。最后,主火炬就是一片雪花。

这个创意得到近乎完美的体现。开幕式既充分展示了中国元素,比如24节气的倒计时,又非常高科技和国际范儿,比如冰立方化成晶莹五环,各国青年共同走出一幅幅影像图。尤其是一大群来自河北阜平县山区的儿童用希腊语演唱《奥林匹克颂》,让人在这个忧患纷扰的世界感受到善意和温暖。

尽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成功挡不住政治口水,但全球运动员还是聚集在象征着公平竞争、团结友爱的五环旗下。从这个角度说,北京冬奥会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