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特稿:消费投资与出口“三驾马车”今年谁发力?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2-01-28 07:41
特稿:消费投资与出口“三驾马车”今年谁发力?

去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从第一季的12.2%逐步提升至第四季的26.4%。但这也意味着,一旦出口明显减速,经济增长势头必将随之放缓。拉动经济增长的重担由此转向投资和消费。

特稿

面对外需减弱、订单回流等多重逆风,中国“三驾马车”中去年一枝独秀的出口,今年预计放缓增速,拉动经济增长的重担由此转向投资和消费。而这两驾马车今年能否发力,又取决于楼市和清零政策的缰绳拉得有多紧。

中国国家统计局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去年经济增长8.1%,其中1.7个百分点由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出口去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0.9%,为过去五年来最高。

在2013年首次达到4万亿美元(下同,5.4万亿新元)后,中国进出口总额去年连跨5万亿、6万亿美元两大台阶,达到6.05万亿美元。去年外贸增量1.4万亿美元,相当于2005年全年外贸规模。

在消费和投资的疲态衬托下,外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愈发显著。去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从第一季的12.2%逐步提升至第四季的26.4%。但这也意味着,一旦出口明显减速,经济增长势头必将随之放缓。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波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研判,今年出口面对多重逆风,若能和去年持平,已是最佳表现。

人民币汇率居高不下 影响中国出口竞争力

陈波指出,去年越南和印度等制造业基地受疫情冲击严重,令大量订单需求转移到中国。但随着当地疫情好转,生产和出口也在逐步恢复,今年有一部分订单会回流到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与此同时,欧美国家连续两年财政放水后,今年相继退出量化宽松,随之回落的民间消费也将冲击外需。

根据昨天出炉的最新统计,去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大增34.3%,但12月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同比仅增长4.2%,为2020年4月以来新低,制造业正逐步显露疲态。

此外,人民币汇率居高不下,也影响中国出口竞争力。据彭博社测算,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汇率周二(25日)升至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篮子汇率的历史高点,对美元汇率也冲上6.33的高位,为近四年来最高。

华侨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谢栋铭受访时指出,中国外贸去年的亮眼数据形成高比较基数,这反过来限制了今年的增长空间。由于进一步上升潜力缩小,预计外贸今年不会成为经济核心驱动力。相比之下,去年表现疲弱的投资,今年有望在宽松政策助推下大幅增长,成为经济主要推动力。

中国投资增幅去年逐月下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从首两个月的35%逐步滑落至全年的4.9%。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也从第一季的24.5%持续萎缩,到了第四季,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甚至下滑至负11.6%。

固定资产投资 今年料持续下行

面对持续下行压力,中国央行上周同时下调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MLF)政策利率。这轮时隔近两年的降息,将降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成本。此外,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建投资,财政部也提前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发力基建投资意味明显。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基建投资必将是今年稳增长的主要抓手,也必然会反弹,但不能因此盲目乐观。这是因为专项债融资额度已由疫前的2.1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4600亿新元)升至去年的3.65万亿元,进一步大幅上升空间有限。即便今年专项债额度提升,也难以抵消地方政府卖地收入的下降。

地方卖地收入减少,与去年来楼市遇冷有关。与建房相关的固定资产投资,约占中国GDP的17%。但这个重要投资领域,尚未走出房地产政策收紧和房企债务危机的阴影,今年预计持续下行,并进一步拖累地方财政。

消费复苏追不上GDP增速 清零政策下受到严重冲击

2020年开发商支付给地方政府的购地款高达8.4万亿元,这笔收入是地方基建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根据野村测算,未来半年卖地现金收入预计骤降30%乃至40%以上,房产相关税收也将大幅减少。如何在推行“房住不炒”政策的同时,避免楼市爆雷的连锁效应拖垮经济,将是政府要应对的棘手问题。

“三驾马车”中对经济贡献最大的消费,去年复苏进度远落后于GDP增速。在严格的清零政策下,南京、郑州、厦门和西安等多地去年相继封城抗疫,餐饮业和旅游业都受到严重冲击。去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仅为1.7%,跌至16个月来最低。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上周发布通知,要求抓住春节、元宵节等传统佳节消费旺季契机,挖掘消费热点和增长点,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推动实现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但北京的新一轮疫情,又为开年消费市场蒙上阴影。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向经济观察网指出,消费受收入预期等诸多因素影响,不像政府提振投资那样可以马上见效。但在双循环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在未来要更加依赖于国内消费,强化内需尤为重要。今年消费增长变化要高度关注和疫情间的联动关系。

尽管奥密克戎疫情在全球方兴未艾,但陈波乐观研判,随着重症和死亡率下降,今年各国都将相继打开国门。“中国经济体量再大,也无法长期与外界隔绝。如果等不到全球清零的那天,就只能在适当时机回归正常生活秩序,释放消费活力。”

(记者是《联合早报》上海特派员)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