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再筹搬迁主校区惹争议
(记者陈少远)春节期间,建国后历经多次搬迁的(下称山大),因其济南主校区再度筹划搬入新址,引发了校友们的激烈论争。虽然正值寒假,理事会会长为山大现任校长张荣的山大校友会仍然作出了回应。
由山东大学青年校友自发筹办的微信公号“校友茶座”春节期间连发三文,指山东大学将在济南市章丘区建8000余亩的主校区,并质疑将主校区建在“40公里以外的卫星城”无异于“举家拆迁”,此举“关系山大命运”。
上述系列文章还透露担忧,因济南市财力有限,新建校区恐要依靠回收旧校区开发建设,而目前济南市区有山东大学的6大校区,“黄金地段校区总面积超过3400亩”。
一石激起千层浪。据参与系列文章撰写和讨论的山东大学校友陈航(化名)统计,三篇文章阅读量已超过40万。在“校友茶座”发起的网络投票中,6000余位校友中约有81%对新建章丘主校区一事表示反对。
“校方已经操作长达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此间没有向外透露消息,校内仅有部分精挑细选的教职工代表参加了所谓说明会。”陈航告诉财新记者,撰写文章目的是“希望校方科学决策、避免重蹈覆辙”。
陈航表示,相关信息来源是不止一位自称校内人士的人员在微信公号后台的爆料。其中有人称,在不久前的山东大学留校师生团拜会上,校长张荣“公开表示,希望2020年的春节团拜会,在章丘举办”。此外,“章丘新鲜事”等章丘本地公号也从2016年底流传相关校区的规划图。
2月3日下午,山东大学校友会服务号“山大人”发布了该校校友会秘书处的回应,称济南主校区建设“目前处于学校与政府磋商阶段”,若有新进展,将通过正式渠道及时发布信息。
上述回应还称,济南主校区建设关系到山东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能否实现”,且“得到了山东省委省政府、济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财新记者3日下午联系山东大学新闻中心,该处工作人员称,目前学校官方对此尚无正式回应和明确答复,“新闻发布以学校官方新闻网为主”。
公开材料显示,上一轮中国大学合并重组潮之后,山东大学目前已形成一校三地(济南、青岛、威海)八个校园的办学格局,总占地面积8000余亩。其中,青岛校区于2016年9月才投入使用。
校友疑老校区土地用于商业开发
陈航告诉财新记者,他和多位校友担心,济南主校区建设可能是济南市主导的开发工程,山大搬离后,老校区土地会进行“商业开发”以支持新校区建设。
“济南市核心城区人口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总量是限制的,8000余亩不是一个小数目。”陈航等人质疑,2016年济南市公共预算收入641亿元,且要用于大规模整修道路、治理环境等项目,“耗费巨大”。
陈航告诉财新记者,其已从校内工作人员和多位校友处,听闻了几种旧校区整体或部分置换的方案。
2016年12月,章丘撤销县级市,成为济南市的一个区。据山东媒体报道,自山东大学东迁章丘的传言流出后,章丘房价已出现上涨,有新开楼盘“100多套房源一套不剩”。
2016年,山东大学已与章丘开展校地合作。双方签订《文化领域合作协议书》,共建文化创意创新产业园和在线教育研究院。
关于章丘主校区的规模,陈航告诉财新记者,有自称校内人士者在“校友茶座”后台留言,提供了另一种说法,面积或为15000亩,且济南市和章丘区政府“都拨了25亿”。此外,新建的主校区,或还将建设“1万套教师福利房”。
不断迁移和膨胀的校区
“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才会孕育独特的校园文化。”陈航等人在上述文章中表示。关切背后,是山东大学“风雨飘摇”、多次变迁的发展历程。
1958年,山东大学从青岛迁到济南。文革期间,曾一度改名为鲁迅大学,文科也迁至曲阜。至1974年,山东大学文科回迁济南,恢复原山东大学建制。
1984年,山东大学与威海市政府共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2011年,该分校正式改称“山东大学威海校区”。
2000年,原山东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合并为新的山东大学。此时山东大学的校区达到5个。
2001年,山大计算机专业与另两所学校该专业合并,形成齐鲁软件学院,山大校区又增一员。三年后,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也建成使用。
2016年9月,经过4年建设的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建成,生命学院等6个学院和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8家科研机构整体迁入。山大自此形成三地八校园的办学模式。
上述校友文章指,如此办学,令学校“臃肿迟滞无以复加”,且青岛校区刚刚投入运转,“人心思定、苦盼休养”。
陈航等人还担心,青岛校区和章丘校区可能互相“角力”,“青岛校区能够容纳的人数很庞大”,而章丘校区若也铺开规模,“山大哪有这么多人”“国家现在不允许继续扩招本科生了”。
据山东大学透露,青岛校区规划总用地3000亩,校园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投资约40亿元。
据山东媒体近日报道,目前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二期工程建设提速,主要规划建设综合体育馆(二期)等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预计2020年完成。
“山大青岛校区不只是一所简单的分校,我们的目标是将其办成世界一流的大学。”山大青岛校区学科平台队伍建设工作组负责人于向明在接受《青岛日报》采访时表示。截至目前,该校区共有12个新建学院和8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平台。
据报道,到“十三五”末,山大青岛校区计划师生规模将达25000人。
若章丘主校区建设提上议程,到2020年,山东大学将是如何布局?陈航等人表示,不希望行政过多干预大学教育,以造成财政“严重浪费”。
陈航等人认为,山东大学在综合评定上,远远逊色那么多规模小、专业结构完备的学校,是因为连年“大兴土木”,使管理、教学等力所不怠,不宜继续“盲目扩张”。
校友担心母校错失“双一流”
上述校友文章指出,山东大学校区繁多、分散,造成运营成本增加、校区交流不畅、综合性大学优势难以发挥等严重问题,“整合校区确有客观需要”。
“这和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和结构调整有密切关系。”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张端鸿说。张端鸿对政府和公立大学方面的思路有一定了解,他解释,中国大学的多校区办学现象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现象,“院校合并过程中产生多校区问题;院校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空间不足的问题,确实需要进一步拓展空间”。
此外,“地方政府为吸引院校到本地办学,也会推出一些优惠政策”。张端鸿对财新记者说。
“多校区办学成本非常高,多校区的校务管理也面临诸多矛盾和压力。”张端鸿告诉财新记者,对于很多综合性大学而言,如果能够有大面积的校园建设,实现整体搬迁,“往往被校方看做是最佳选择”“是一个福音”。
“这种整体搬迁,短期内确实会有不少痛苦,但是从长远看,确实从整体上优化了办学格局,降低了办学成本,提升了管理效能,促进了学科交叉。”张端鸿分析。
但上述校友文章建议,可在现有基础上整合,可“不伤及根本”,如将“6大校区压缩到3-4个”。
原因在于新建主校区或使山东大学从建设新校区开始,一直到建成投入使用的10-20年时间里,“将处于更加严重的财政危机当中”。而目前,中国大学“双一流”建设-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目标的中国新的大学重点建设工程-已正式拉开帷幕,其具体实施办法由教育部、财政部和发改委等三部委于1月25日发布。
根据山东的方案,“十三五”期间,该省将筹集50亿资金支持“双一流”建设。
山东大学公开财政数据显示,2015年该校收支决算总额68亿元,2016年全年收支总预算77.3亿元。这是“8个校区共同的全部花销”,陈航等人担忧,若母校“像前30年一样,继续盖房子、拆房子、搞基建”,错失“双一流”建设机会。
布局分散困境
“山东大学在结构布局上确实陷入了一个困境。”张端鸿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山东大学是按照多校园模式还是多校区模式建设三个城市的校区。
据知情人士透露,前校长徐显明在任时,山东大学的发展思路是设想是建立济南、青岛、威海三个分校。
“如果是按照多校园的模式,就需要考虑三个学校各自的学科结构和学科特色。”张端鸿指出,未来中国地方高校发展的方向之一是,仿效加州大学系统,在各地都有独立的学校实体,“既有本科生、研究生培养功能,也有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
但张端鸿认为,山东大学目前还是按照延伸办学的模式在管理青岛和威海校区,“异地多校区办学比本地多校区办学成本就更高”。
“一个大省,重点院校少,发展多校园的大学系统是比较现实。”张端鸿认为,青岛校区已经建了一半,“山大是(济南、青岛、威海)三地的山大格局”已不可逆。此外,他还表示,“地方政府竞争不是最关键,主动权还是在学校”,如何搁置争议,解决大学发展中的问题,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