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英国:金装律师的亚洲算盘
有两个工作上认识的朋友,都是伦敦金融城年利达(Linklaters)的律师,三十出头。今夏一日下班刚过八点半,对“魔法圈”律所的人来说时间尚早,约在英格兰银行边的一家酒吧小聚。
伦敦的夏日、夕照下的露天酒吧,让人觉得惬意。两个律师掐松领带,各自拿着一品脱的啤酒,摇晃着金色的脑袋说:“Juliet,我们新成立了一家公司。”
“做什么的公司?”
觥筹交错间两位律师讲解了一下商业计划。他们主要在英国社交季(Social Season)为异国客户定制行程,帮助客户深度体验当季纯英式的赛事和活动,覆盖的运动包括马球、高尔夫、户外射击、帆船和赛马,文化与购物体验则有萨维尔街西服定制、钻石鉴赏、古董博览、花展园艺、威士忌私品会等等。
“比如,我们不光带你去看马球赛,还在赛前陪你练习这种运动、比赛时让你坐在第一排座位、赛后带你下场与明星球员交谈合影——只要客户想得到、我们就做得到,令你体验普通英国人都知之甚少的‘高文化’。”
另一个接着说道:“最近英国脱欧、汇率低迷,我们的项目收费对亚洲游客而言更具吸引力。今夏我们招待了第一批日本客户,是在日本外交部的朋友介绍来的官员团队,算是小小的首战告捷......当然,我们对中国市场也非常感兴趣。”
先吃到蛋糕的竞争者 Image caption 金融城里的金装律师打起了中国旅客生意的主意。听他们说到这里,我想起前不久,与一位在英国做精品旅游业的华人前辈聊天。那是在一个隐于Mayfair的会员制私人俱乐部,也恰是他平时带国内贵客体验英国社交的地方。前辈从业十余年,自己有过政府驻外部门的履历,为人豪迈,有深而广的中国客户源。我们最初结识,也是因为几年前他协助国内某省份文化官员,到欧洲各国巡回宣传藏传唐卡。
前辈自己爱穿定制西服,周末在高尔夫球场挥杆,时常携带家人品下午茶、逛时装预售。他所覆盖的业务,包括两名律师提及的不少经典英式项目。熟悉英国之道的同时,这位旅居英国多年并仍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华人,显然也深谙中国高端客户群衣食住行上的偏好。
Image caption 今年英国脱欧后汇率猛跌,引起各行业震荡,包括旅游业。顺便值得一提的是,前辈的女儿,金融城某欧行的一名女经理,也有自己可发展为副业的爱好——烹饪,并擅做欧陆西餐、印度菜等。前辈笑称,哪天爱女在金融城忙腻了,找几个投资人出来开私房餐馆也好;毕竟懂得亚洲人的口味,如果做出改良版的地道西餐,说不定也为自己将来的客户,增添了一处用餐的选择。
留英中国年轻人中,也不乏参与定制英国文化旅的。有一位她伦敦政经学院的师姐,我还在那里读本科时就有闻名。师姐毕业后开始创业,公司致力于中英文化艺术类公关、艺术品经纪。她任艺术顾问的伦敦“收藏之旅”,在伦敦亚洲艺术周知名古董画廊、拍卖行、博物馆、学术机构专业人士济济一堂之际,帮助国内收藏者通过藏家拜访、专家对谈等形式与艺术古董收藏行业专业人士建立联系。术业有专攻,“收藏之旅”专业性强、目的明确,更容易定位目标客户群。
金装律师的优势“——Juliet,你觉得我们的计划怎么样?”律师碰了碰我的杯子。
“听起来很棒,”我回过神来,站直了身子说,“当然,文化套利——我的意思是文化传播——这块蛋糕已经有不少人在吃了。”我在中国女生里算是很高,但站在他俩身旁才到肩膀。早知道他们要讨论生意上的事,该把办公室里的高跟鞋穿来才对,我心里想。两位律师有着金融城白人精英的经典长相和打扮,看起来像两个英国文化的活标本。这大概也是他们从事这一行的长处。
他们分别在伊顿和温彻斯特私校的优雅竞争里度过少年时光,接下来一个去了牛津大学,另一个出国去了巴黎读书。一直以来家境优越,平时上班也按小时计费,不愁钱花;创业初衷,是想要拥有自己的生意,并享受推广自己擅长的爱好乃至生活方式的感觉。
在英式体验上,他们也许能带来更纯正的经历;但是如何填补对异国客户文化上的理解,以将自己的优势充分地传达出去,是一个挑战。他们没有成型的后勤支持团队、缺乏业内经验,但也另有主业;倾注精力多少、从中收益多少,更灵活可调。
不论前景如何,越来越多的人——包括金融城里的英国专业人士——都嗅到了亚洲和中国高净值人群出游这块蛋糕的香味,也明白英国的文化蛋糕尤其好卖;同桌吃蛋糕的人变多,吃的方法、偏好的部位有所不同,或许真的有不少人能分到自己喜欢的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