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翻译张璐:多给我1秒 能翻译得更好(组图)(2)
“对于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外交翻译人士来说,每年大概有100场左右。但这只是单场口译,还要加上出差的口译活动。”张璐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演讲说,出差时可能同时要口译和笔译,比如说会议记录。“一般来说,对于一个相对成熟的翻译,出差时间甚至可能接近140至150天。一年真正工作的时间也就260多天左右。”
张璐只谈到了她的工作量,同样担任过总理记者会翻译的费胜潮披露的一些细节,或许可以给这些数字提供一些注解。“出差高峰期时,一年有150天出差海外,时差倒得很乱,有时候半夜醒来,不知自己身在何处。”费胜潮在一次演讲中说,“干外交翻译工作,上洗手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为了不去,只能忍着口渴不喝水,连续作战的时候根本也喝不上水。女翻译们更练就了穿着高跟鞋优雅飞奔,并且不会摔倒的本事。”
而在正式的翻译之外,也许要花多几倍的时间做事前准备。“有一天我父母问我说,你这活动准备好没呢。我就说,我不能回答你这个问题,我觉得我到最后也看不出来我自己准备好没有。”张璐说,在每次准备活动之前,她都要根据活动的性质、重要程度、内容、影响程度以及我自己的熟悉程度来做各种不同的方案。
“所以有时你的准备时间远远超过活动的时间是很正常的。我有一个同事,他要为霍金翻译,这个活动最多不会超过一个小时,但他把《时间简史》这本书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还专门研究了一下。”
2011年总理记者会。张璐担任翻译。
除了翻译,张璐曾讲起陪同领导人出访时,还要承担一些其他的工作,“比如在一个礼堂,你要扮演多重角色,比如充当礼宾,这个路线要怎么走,你可能要稍微引领一下。有时一个大屋子,几十国领导人开会,你要在第一时间内找到国旗,这也不是很容易的。”
外交翻译甚至还会承担安保工作。“比如说在联合国开首脑会议,一百多个国家的领导人聚集在一起合影的时候,各国随行、安保和翻译的人都想往前挤。”张璐说,这个时候甚至会出现一些肢体上的碰撞,但外交翻译还是要上前帮领导人沟通。
“人们不仅把你的话当作个人的声音”
张璐最难忘的一次工作经历是什么?出乎意料,并不是总理记者会,而是担任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翻译的经历。
六方会谈是包括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和朝鲜六国代表,目的是寻找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的方案。
由于事态敏感,六方会谈里每个参会方使用的语言都会被视为会谈中的官方表态,因此每个代表团都带自己的翻译。张璐说,当一国代表团团长每次在讲话中停顿时,来自不同国家的所有翻译就立刻同时开始口译。“所以你能想象到,一个人说完一句话要等多久。”
严肃的谈判场合,每个代表团都使用自己的翻译,让张璐印象深刻,也更让她理解了外交场合翻译的特殊位置。“外交翻译,在‘翻译’两个字前面冠了‘外交’二字就直接体现了它工作的特殊性。”2012年,在一次演讲中,张璐说。
周恩来曾说,外交无小事,这五个字也影响了几代中国外交人。张璐对此有自己的理解:“作为一个外交翻译,你代表的是一个国家,你要全面谨慎生动地传递中国的声音,这是一项非常光荣的使命。在敏感和重大场合里,你说出去的话,是非常有分量的。这就决定了,你不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翻译员。”他们要面对很多“陷阱”和考验,处理不当,或许会酿成外交事故。
所以张璐认为,政治的敏感性,是做好一名政治和外交翻译的生命。“如果这条线把握不住,无论你语言基础多好、翻译技巧多高,恐怕你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
一次活动,中方发言人提到中国有句俗语叫“请神容易送神难”,这句话中国人理解起来没有任何困难,翻译起来难度也并不大。但当天的外方是巴基斯坦,这就需要考虑宗教因素的影响,瞬间决定要直译还是意译。
如果打算直译,那么问题来了,这里的“神”该怎么译?是译成God还是Lama?张璐认为需要结合巴基斯坦当地的宗教信仰进行翻译,虚化、意译一下:Itmight be easier to invite someone to live inrather than ask him to leave。
“或许有人觉得翻译司的译文抠得很死,对应得很严密,但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因为外媒也非常关注中国领导人使用怎样的词汇给事件定性。”张璐说。
她时时有如履薄冰的感觉:“为领导人工作意味着当你说话时、翻译时,人们不仅把你的话当作是个人的声音,而且还是权威的声音。”张璐演讲时说。
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就将闭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举行记者会,回答中外媒体的提问。张璐或许将再次出现在世界媒体面前。
尽管已经成为了国内知名度最高的翻译之一,但2015年,在一次翻译行业内部的论坛中,她说道:“无论做多长时间的翻译,我心里从来都没有想过可以百分之百地拿下,永远都怀着一种敬畏的心,越来越谨慎小心地做这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