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中国气象局局长:理解老百姓骂我们预报不准


 新闻归类:凤凰排行 |  更新时间:2017-03-22 15:30

中国气象局局长:理解老百姓骂我们预报不准

刘雅鸣,全国人大代表,曾任水利部副部长,2016年12月就任中国气象局局长,成为中国气象局历史上首位女性局长。对于部分网友有关气象预报不准确的吐槽,刘雅鸣坦然表示非常理解。

原标题:刘雅鸣:“理解老百姓骂我们预报不准” 

“预报精度不断提高,但百姓需求也更大”

新京报:您在去年底开始担任气象局局长,也是我国首位女性气象局长。您对未来一段时间的气象工作有何规划?

刘雅鸣:保障气象服务的有效供给、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是气象工作者的毕生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这是一个理念。气象服务的应用领域很广泛,比如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向政府提供预警信息,确保第一时间及时提供。

新京报:在履新中国气象局后,您曾表示,当前气象服务供给能力与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依然突出,要勇于担当、努力解决。请问目前气象服务的短板在哪?

刘雅鸣:气象服务的领域广泛,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我们在气象监测要更加完善,特别是对老百姓特别需要的小尺度的、突发的天气灾害要在监测上进一步加强,这是在信息搜集方面要做的。第二,在预报提高精确度、预见期上要下更大工夫。提前一小时和提前两小时预测到是完全不同的。因为这是世界难题,天气预报是预报科学,它有准确的,也有不准确的。虽然我们现在的预报精度在不断提高,但这方面老百姓对我们有更大的需求。

另外,在水利、交通、航运、旅游、环境等众多领域对我们都有一些新的要求。气象服务不能以不变应万变。那要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比如在水利方面,要为防洪减灾提供服务。在交通方面,要提供能见度上的服务,再如特殊的时间节点,比如春运,要定点、定时提供服务。这都是我们提供服务的不同场景。

东方之星事件反映出小尺度预报仍需加强

新京报:气象预报是个世界难题,那中国气象局如何提高预报精准度?中国气象局在解决这个难题上做了哪些工作?

刘雅鸣:现在我们通过地面、高空、空间迅速搜集到天气信息,要把它变成到预报内容。为了提高它的精准度,联合早报,我们有个数字预报模型。把监测到的信息模拟到模型中去,这就是预报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需要不断攻关,以提高我们的精准度,这不是说凭借预报员的经验、想象或者简单的信息搜集就能做到的。我们国家在预报的很多方面是处于世界先进的。

但是另一方面,比如24小时内的预报准确率,温度怎样、有没有下雨,我们的准确率是87%。还有13%预报的不准,还可以提得更高。另外,在小尺度天气预报方面,比如前年湖北发生的东方之星事件,在航道里面区间很小,强对流天气引起的局部气象灾害,这方面第一是信息我们没有捕捉到,第二是预报里面没有完全解决,预警的时间还是很有限的,这也是我们希望进一步加强的地方。

新京报:目前互联网上,网友有不少“刁难”、“吐槽”气象局的声音,怎么看这个事?

刘雅鸣:作为气象局长,我觉得老百姓关注气象,说明老百姓离不开气象。关注也好,批评也好,都是对我们工作的促进,我们很理解。而且老百姓对我们的点赞也不少,特别是2017年的第一场雪,预报很精准。根据统计局的数据,公众对我们的满意度达到87.9%,说明老百姓对气象的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

(老百姓)骂一骂,说我们预报不准,发一些牢骚,我们能够理解。(预报不准)给老百姓带来生活上的不便或者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我觉得应该理解。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19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