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靠振兴实体经济赢得未来


 新闻归类:人民网排行 |  更新时间:2017-03-19 23:20

  我们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提升发展质量这一关,必须迈过去

  

  “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3月7日,中领导人总书记在辽宁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推进干部作风转变,深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辽宁老工业基地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新一轮振兴发展也要靠实体经济。这不仅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指明了方向,也廓清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

  实体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根基,对提供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个国家保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实业体系,目前还保持着相当的竞争力。2016年,我国经济增速回到世界第一,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实体经济功不可没。然而也不可否认,当前我国实体经济正经历艰难爬坡,在面临结构性失衡的同时,还要面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压力。但无论暂时的压力多大,有一点必须坚定不移,那就是:我们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提升发展质量这一关,必须迈过去。

  当前,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一方面需要深化改革,解决自身结构失衡的问题,比如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要解决和虚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让体外循环的大量资金重新回到实体经济。破解这个困扰,不仅需要调动更多的改革资源,而且要从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事实上,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提出,把振兴实体经济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经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部分行业供求关系已出现积极变化。山西太钢集团经过5轮上百项试验,2016年彻底摘掉了中国圆珠笔尖的“洋帽子”,并借助中高端产品替代进口的竞争优势扭亏为盈。

  振兴实体经济,还要向融合发展要更宽的出路。有专家指出,化解落后产能,培育新动能,是并肩而行的两条河流,当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转移到新领域中,实体经济就能更高效地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上层楼。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例,其结构性失衡不仅表现为原本有很强基础的工业制造业竞争力下滑,同时虚拟经济也发展不足。从其根源上讲,是市场机制活力不足。因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市场机制改革是统领性的。这种情况下,产业转型升级就不仅是单纯的“腾笼换鸟”,还要激活市场机制,促进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全面融合,比如通过“互联网+传统产业”的方式,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振兴实体经济的步伐。在虚实结合的过程中,必须以实为主;允许以虚拟经济为杠杆,但要更关注新经济中的实体经济。振兴实体经济也不是回到过去的格局,而是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工业体系,推动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军民融合发展的结构新格局。

  振兴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在虚实之间的结构性调整,更是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转型总是伴随着阵痛,新经济的发展也需越过千山阻隔,但一旦转型成功,供给质量提高,不仅会焕发实体经济的活力,也会让虚拟经济的发展获得更大空间。面对这样的骐骥一跃,广大干部应当拿出更大的担当,以更大的作为去追求更好的结果。当重视质量、创造质量成为社会风尚,实体经济就能以更小的代价、更易接受的方式,完成自己的破茧重生。

  许多时候,沉潜是为了更好的飞越。身体壮硕的企鹅,是怎么从水中登上冰山的呢?一档纪录片解开了谜底,原来企鹅在上岸前先是拼力往海底游,获取海水的压力和浮力,借着这股子劲一跃而起,完成登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是一个深度调整的过程,也是一个沉潜修炼的过程。只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正确的改革和发展路线,就能让中国迈入“颜值”更高、“气质”更佳的发展阶段。


  《 人民日报 》( 2017年03月08日 05 版)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19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