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庆成:香港两任特首为何“隔空过招”?
房屋是香港的深层次问题,社会各界对如何解决市民居住难题一向有不同看法。香港前特首梁振英和现任特首李家超,最近罕见地在土地供应议题上“隔空过招”。
事缘香港本届特区政府过去几年在造地建屋方面全力提速,主动寻找大量土地建屋,希望尽早解决长期困扰港人的居住问题。不过,梁振英10月24日突然在社交媒体发表一则题为“慎防供过于求”的贴文,提到香港地图近年被划了不少新开发区,质疑将来的需求是否有这么多?他指出,土地和房屋供应并非越多越好,要尽量做到供需平衡,警告矫枉过正的后果会很严重。
该文一出,随即激起千层浪,引发政界人士热议。李家超到了上周二(10月29日)终于开腔,回应指房屋市场要健康发展,主导权一定要在政府手上,否则土地的主导权就变成在“利益藩篱”的控制之中,这并不符合香港的利益。港媒《明报》形容,李家超此一回应的用词语气颇重,似在与梁振英“隔空过招”。
经过你来我往的一番言语交锋后,香港各界原以为梁振英和李家超这场隔空辩论的风波会暂告平息。岂料梁振英上周三(10月30日)再次在社交媒体发文,质疑土地和房屋供应若愈多愈好、兼且不计成本,那么是不是应该在地图上再划多几个填海区?
梁振英还比喻说:“煲糖水一定要放糖,但糖是不是愈多愈好?愈早买愈好?一家人经常煲糖水,厨房要储10斤糖吗?”
上周五(11月1日),梁振英第三度在社交媒体发文,强调土地规划要拿揑好准绳及全面思虑,形容“地图上划的圈圈线线不是免费的”、“由奢转俭”难,又反问如果特区政府连续出现赤字,“要像英国一样,大幅加税吗?”
香港回归至今有五任特首,除了李家超,之前的四任特首分别为董建华、曾荫权、梁振英和林郑月娥,他们离任后大多表现低调,甚少就香港内部事务公开发表具体意见。梁振英卸任后,有时候会对本届政府的施政提出自己的看法,但大多是支持政府政策,甚少与港府不咬弦。
这次梁振英少有地三度发文,质疑本届政府的土地开发大计,引起了香港政界中人窃窃私语。毕竟梁振英除了是香港前特首,目前还身兼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一职,位居国家领导人之列,身份特殊。不少人认为李家超和梁振英似乎在闹矛盾。
近年港人置业难度堪比登天,成为民怨的一大源头。北京官方一直要求港府大力增加土地和住宅单位数量,港澳办主任夏宝龙2021年更下达“告别劏房”令,就是希望港府解决这个深层次矛盾。本届特区政府也非常配合,努力觅地建屋,包括发展北部都会区,以及推进交椅洲填海研究等等。
可是时移世易,过去几年先后有数以十万计港人移居海外,加上港府推出大量过渡性房屋,香港的房屋短缺问题已有所纾缓。有支持梁振英观点的建制派人士担心,目前香港不仅楼市低迷,而且港府财政连年赤字,储备已跌至不足6000亿港元(1017亿新元)。未来单是北部都会区和明日大屿两个项目,可能要花逾3.5万亿港元。港府的相关开支越来越多,早晚会掏空库房。
但从李家超政府的角度来看,坚持继续造地也不无道理。因为造地不等于供地,无糖可以立即去买,土地并非说有就有。目前香港的造地速度仍然落后于社会需求。作为负责任的政府,没有理由因一时的财政波动而放慢造地步伐,而应该坚持造地以建立土地储备,以免市场土地短缺时没有土地推售。
事实上,这方面有前车之鉴。1997年香港爆发金融风暴后,楼价年年下挫。2002年时任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局长的孙明扬,基于楼市低迷,宣布推出九项稳定楼市的政策,包括取消拍卖土地、终止出售公屋及停售居屋,被外界喻为“孙九招”。翌年香港暴发沙斯,拖累香港楼价进一步下跌,直插谷底,其后又显著反弹,显示“孙九招”发挥了威力。
“孙九招”虽然成功让香港楼市成交回升,但大幅减少房屋供应,造成香港之后的住宅市场长期供不应求,楼价狂升,以及公屋申请人轮候年期延长,基层家庭无法上楼,对社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梁振英和李家超的看法各有支持者,在社会形成了两股舆论力量。
但从梁振英和李家超的言论来看,两人在造地建屋的大方向其实并没有分歧,只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不同。梁振英最优先关注的是楼市可能衍生的财政风险,李家超则更加看重长远的民生福祉。
无论如何,现任和前任特首在土地问题公开交锋,某种程度上也反映香港社会各界对房屋政策有极大的看法。官方或许有必要就土地发展再次进行社会大辩论。